在台灣高科技外商中,IBM 與惠普替台灣培養了相當多優秀人才,雖然這些離職員工在各大公司裡已經位居要職,但說起培養他們的老東家,感激的神情不禁油然而生。
IBM 的訓練嚴格扎實
IBM 的 exIBMer 應該是歷史較久、也較具規模的一個團體,這個由 IBM 離職員工所組成的俱樂部已有三、四年之久,現在,exIBMer 有自己的網站,每個月的定期聚會、活動都會在網站上公布,會員間也可以透過這個管道交流意見,有時候網站上還可以看到徵人求才的廣告。
IBM 向來以嚴格的訓練與管理素質在業界出名, 只要對外報上曾待過 IBM 的名號,專業程度一下子就會被定位,就像宏道資訊的大中華區總經理彭羨麟所說的:「我個人曾待過三、四家公司,自己也曾創業過,但是每當別人問起我的工作背景, 我都會先說:我在 IBM 待過十五年,我的專業能力一下子就會被定位出來!」
離開 IBM 的員工,對 IBM 曾經提供過的訓練相當珍惜,彭羨麟說,IBM 的員工都很注重邏輯思考,只要過程稍微不合邏輯,就會挑戰到底,好比加入 exIBMer要不要收費,光這個問題大家就問了很久,例如收費的用途,收多少才合理等,「非常麻煩,所以我們乾脆不收會費了!」
「十個外商大公司的總經理有八個是 IBM 出來的」, exIBMer 草創成員邱丕豹也相當自豪,目前擔任美商蓮花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的邱丕豹說, 當年 IBM 給他兩年時間當學生,不僅負擔了他的學費,還讓他的家人一同去美國,這種訓練,不是一般公司負擔得起的。
感念 IBM 栽培促使 exIBMer 誕生
目前擔任 IBM 金融事業群總經理的童志祥, 回憶起十二年前從行政部門轉進業務部時,必須當一年的學生,一年中必須出國四次接受特訓,一次都要三個多星期,而受訓期滿還要接受考試,如果沒有過關,還要回去「再教育」。據估計,IBM 的新生訓練費, 平均一人每年花掉兩百萬元,「大概只有 IBM 這種重視人才的公司,才願意花大錢培養人才。」
IBM 的嚴格訓練與專業管理,幾乎讓所有人都不願意離開,就如彭羨麟所說的:「我一進入 IBM 後,幾乎沒想過要離開」, 沒料到兩、三年前因為外面機會愈來愈多,IBM 內部組織又面臨轉型,不少人適應不良,才有一批優秀的人才離開IBM 轉戰其他公司。
離開 IBM 後,大家對老東家的栽培依然感念在心, 所以當初不少人提議成立「IBM 校友會」, 純粹只想把 IBM 的力量重新凝聚, 結果得到大家的贊同,exIBMer 便因而誕生, 第一任會長則是由現任 EMC 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江金龍擔任。
exIBMer 沒有章程,也沒有改選的規定,每年改選會長,大家都會提前到會場,如果遲到了,可能就莫名其妙當了會長,所以每到改選的時候,人總是特別多。彭羨麟說,會長並沒有特別的工作或任務,唯一要負責的,就是發布聚會通知,「幸好今年已經架設了網站,通知大家也就方便多了」。
科技的人才庫
不少人離開 IBM 後轉而投入 IBM 的競爭公司,「所以有一回, 前 IBM 總經理沈安石突然出現在我們的聚會上,他笑著說,我來試探敵情的!」雖然公事上大家是競爭對手,但私底下大家都是好朋友,人脈已經織成一張綿密的網絡。
exIBMer 成立至今,目前約有兩三百名會員,規模是歷年之最,彭羨麟說,去年下半年開始因為網路熱潮,離開 IBM 的員工相當多,一下子讓 exIBMer 會員成長不少。
每次聚會大家最常聊的,不外乎誰離開了 IBM、誰又當了哪家公司的總經理,雖然每次都在聊「風花雪月」, 打球、 吃飯還被大家戲稱像是「獅子會」, 但exIBMer 最重要的功能,應該是資訊情報的交換與分享,因為只要一頓飯、一場球賽,席間極可能促成一筆重要的交易,甚至覓得好人才,「例如思科的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孫永祥,他從未待過 IBM,可是卻常出現在我們的聚會,『捐輸』的速度也很快;他的用意,大家都心知肚明」。
彭羨麟說,不只外界覬覦這個人才庫,事實上,每次聚會大家都想成立人力仲介公司,甚至是管理顧問或創投基金等等,很多點子大家都很有興趣,只不過每個人都身居要職,「自己的公司都快忙不過來,好點子卻沒有人有時間執行」。
惠普也有「 HP 惠友會」
除了 IBM 之外,美商惠普在台灣也曾培養了上千名高階主管, 這些菁英離開惠普後, 也在產業裡開枝散葉,所以不讓 exIBMer 專美於前,這群「前惠普人」也在一年前成立了「 HP 惠友會」。
台灣的外商公司中,惠普算是相當具人情味的公司,工作上,主管樂於提攜後進,完全沒有階級之分,而且幾年前,美國因為景氣不佳,惠普總公司大裁員,可是台灣惠普為了穩定人心,堅持不裁員,工作上的和諧以及公司對員工的體貼,慢慢凝聚成員工對惠普的向心力,所以當大家離職之後,依然保持聯繫。
成立一年的 HP 惠友會,現任會長是台灣微軟公司總裁范成炬,而總幹事則是逸凡科技董事長陳逸凡,目前的會員大約有一百八十人左右,人數仍在增加當中。其實 HP 惠友會的聚會方式與 exIBMer 很像,平均一兩個月聚會一次, 唯一不同的是,exIBMer 每次聚會必須自掏腰包,可是 HP 惠友會卻是人人搶著請吃飯,每次的召集人都不一樣。
期待 exIBMer 與 HP 惠友會激盪出火花
這是因為惠普的會友必須輪流請吃飯,每個人都會輪到,所以愈晚輪到的人,日後負擔的會員人數也愈多,這就是每個人爭相請客的原因,也難怪彭羨麟直呼「這真是個聰明的辦法」,並且要把這個方法學起來。
HP 惠友會的功能與 exIBMer 差不多,除了認識早期惠普的「校友」之外,若有會友創業成立新公司,會員也可以自行評估參與投資,好比思達科技,就是由安捷倫總經理黃峻良與研揚科技的范永順成立的。
彭羨麟認為,惠普的離職員工大多自行創業或者成立創投, 至於 IBM 的離職員工,則多到其他外商公司擔任總經理,如果兩股力量能夠相結合,一定可以為台灣的高科技業創造一番新面貌, 所以彭羨麟語帶笑意地說:「下一回, 可以與HP 惠友會聯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