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林阿平帶著煞車器衝向全世界 P.86

林阿平帶著煞車器衝向全世界 P.86

曾國仁

焦點新聞

138期

1999-08-12 17:11

利奇機械公司很有名,大家都知道這家公司是「台灣之光」,典型的台灣奇蹟範例。位在彰化市的利奇機械,是全球第二大腳踏車煞車器廠商,全世界每十二台腳踏車,就有一台裝上利奇的煞車組。不過,利奇的成功,不只是「黑手創業」那麼簡單,還有許多令人嘖嘖稱奇的戰略布局與堅持,這次,低調、甚少曝光的利奇老闆林阿平在《今周刊》現身說法,親口述說公司默默崛起的故事。

創立於彰化市郊的利奇工業,其前身原本僅是一家連工廠登記都未辦理的地下工廠,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阿平原本是國中老師,民國六十一年百般無奈地接下工廠、走過一段艱辛的創業歷程後,如今的利奇,已是家年營業額三十億元的上市公司。


自有資本率超過八○%、每股盈餘超過三元的超級財務結構

更令人訝異的是,利奇三十年來堅持穩健經營的原則,所有公司的擴張,都靠自有資金,利奇的「自有資本率」(公司淨值除以總資產的比率)高達八○%,也就是說,公司有八十元資本,只向銀行借二十元,而這二十元,還是因為做出口生意,必須向銀行支用的短期周轉金,這種超級穩健的財務比率,讓銀行經理大嘆「賺不到林老闆的鈔票」,更讓利奇具有不倒翁的基礎。

去年金融風暴重創中部企業,財務穩健的利奇仍能維持股價,雖然受到波及,但是隨後就以每股稅後純益三.○四元的優異成績,股價從三八.六元的低點大漲一倍,不僅是「中概股」中的異數,更是上市電機類股中的績優模範生。

有趣的是,利奇工業的誕生是陰錯陽差的產物,林阿平是早年畢業於政大企管系的高材生,原本也要同班上其他同學一樣到國外留學,且打算當名教授,服完兵役後順利通過托福考試及出國留學申請,甚至已申請到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獎學金。不過,就在臨行前,他媽媽向他講了一句話:「出國的那些人都沒有回來,你真的要出去嗎?」正因這句話,讓他想到自己是家中的長子,弟妹年紀都還小,而父親又已經過世,因此,為了家庭,林阿平放棄了出國深造的機會,回到家鄉彰化縣芬園國中擔任教職。


金主被迫下海 採購專員坑殺老闆

在芬園國中任職期間,有位友人找上了林阿平投資做自行車煞車零件,當時朋友向其強調,這項投資的報酬率高達百分之二百。林阿平基於過去家中也曾經商對於朋友口中高達「百分之二百」投資報酬率的說法感到質疑,因此,並沒有答應這項投資。不過,基於朋友情誼,林阿平還是借了些錢給朋友,隨著工廠規模的擴充,朋友向林阿平借的錢也愈來愈多,到了最後,朋友無力經營時,林阿平即以該工廠最大債權人的身分,在不甘作「黑手」卻萬分不得已的情況下,踏進自行車零組件業。

所謂隔行如隔山,起初踏入這項行業時,對相關業務並不在行,包括原料等各面的採購,都必須委由工廠內唯一的技術員辦理,因該名技術員吃裡扒外,收回扣、做假帳,工廠不斷地買進原料、生產,造成存貨大增,龐大的成本壓力,逼得原本家境還算不錯的林阿平,也得四處尋求金援。

在資深技術員吃定菜鳥老闆的情況下,工廠營運初期狀況百出,財務問題更是頻拉警報,面對接踵而至的資金周轉問題,林阿平經母親的同意,以當時彰化市彰南路上唯一的鋼筋洋房,欲向某銀庫申請借貸時,不料該銀行的承辦員卻以「沒有額度」加以回絕。單純的林阿平起初還真以為沒額度,只好再次硬著頭皮向親朋好友調頭寸。


到銀行經理「家中坐坐」 就可借到錢?

後來在某次聚會上,林阿平又遇到當初銀行的承辦員,無巧不巧,該承辦員的姊姊正與林阿平妻子是學校的同事,有了這層關係,該銀行承辦員才透過其姊姊向林阿平妻子表示:「林先生太老實了,他並不是借不到錢,他只要先到銀行經理家坐坐,一定可以借到錢。」

不過,林阿平認為,人就是在經濟上遇到了難題才會向銀行借錢,因此,他堅持無法接受向銀行借錢還必須先籌一筆錢打通門道的做法,也從那個時候起,林阿平遇上資金周轉問題時,寧可向民間友人借貸,也絕不向銀行借錢,並興起了一個念頭:若將來有機會的話,他必定會投資成立一家銀行。之後,當財政部開放新銀行設立時,林阿平便參與了亞太銀行的創立,從當初被銀行拒絕到成為銀行家,也算是林阿平對當年不愉快經驗的一種平反。


在英國差點撞車 在加拿大差點截肢

走過被人坑錢、追著錢跑的慘澹日子,林阿平全心鑽研事業的經營,很快地他發現當時自行車業界的問題。原來當時國內的自行車零件工廠,只管生產,所有的外銷事宜,均由貿易商所掌握,因此,林阿平很快就想到,若自己將所生產零件直接外銷到國外客戶,利潤就不必被中間的車廠、貿易商剝削,因此,林阿平遂自薦,不斷向國外廠商寄發自我推薦信函,不過,這些信函卻都如石沉大海般無聲無息。 直到有一天,林阿平接到英國萊禮( RALEIGH )自行車廠的一封回函,真令林阿平喜出望外,恨不得馬上飛到英國推銷產品。

不久,林阿平帶著裝滿公司最好的產品、資料及希望的皮箱,輾轉坐了三、四十個小時的飛機(當時尚無直航班機)終於到達英國。不過,初抵英國時,因舟車勞頓又不習慣當地車輛是靠左行駛,因此,當林阿平正欲跨過馬路時,險些被一部由右側急駛而來的車子撞上,汽車震耳欲聾的喇叭聲嚇醒了昏沉沉的林阿平,司機一句充滿鄙視意味的「 YELLOW GUY 」,更令林阿平打定主意此行一定不能空手而回。

隔天一早七時三十分,林阿平即站在萊禮公司門口等到八點公司開門。不過,因當初回函的採購員正在開會,林阿平枯等了一個多小時,最後林阿平再三央請促下,該採購員終於出現了。面雖是見到了,但對方甚至連寒暄的話都沒多說幾句,說聲「貴公司的產品我們會研究參考」後便欲轉身離去,林阿平希望能為其解釋事先精心準備的資料也遭拒絕,整個會面時間不到五分鐘,這樣的結果,著實令林阿平心情由峰頂跌落谷底。

林阿平並未就此氣餒,他仍不斷向各國大廠自我推薦。在六十三年二月間,林阿平又隻身來到加拿大,並在零下三十度的冰天雪地中等了半個小時,雙腳險些因凍傷而遭截肢,最後林阿平終由兩組、五十組、二百組、二千組到整貨櫃輸出,成功地將產品外銷出去。


石油危機大展鴻圖 賺到「一百個一百萬元」

林阿平整合了生產、行銷的經營手法,不但免於利潤被剝削,更藉由與國外大的直接聯繫與互動,掌握了市場的新趨勢,很快地藉由外銷市場的開拓,利奇公司的營業額,由當初一年的數百萬、上千萬元,一下子直速成長突破億元。尤其當時正好遇上石油危機產生,原物料大漲,林阿平把握此機會將產品售價大幅提升,原先賣給貿易商一組不過五、六十元的煞車器,經林阿平稍加改良,即可賣到一百元以上的價錢。在這種業績急速成長、淨利超倍數了的情況下,石油危機卻成為利奇鴻圖大展的契機。

從六十一年不得已的情況下接下工廠,及初期那段整天借錢追著錢跑的日子,到六十六年、時年三十三歲的林阿平,有次要其母親猜猜他這些年賺了多少錢。母親答道:「別人都說你很賺錢,應賺有幾百萬元吧!」林阿平告訴他母親,不只幾百萬元,可能有一百個一百萬元以上。換言之,在短短的五年間,林阿平賺進了上億元的財富,而公司的規模,也隨著企業獲利的巨額成長而不斷擴充,從早年的彰化地下小工廠,到今天彰化、南投,乃至於大陸崑山,林阿平打造出一個自行車零組件的巨大王國。


各項投資搶在時代尖端 研發費用領先群雄

林阿平相當了解企業要永續經營,一定要搶在時代的前端,因此,利奇公司除在各項硬體設施投資上不遺餘力外,對於軟體,尤其研發技術人材的投資,更是不落人後。 早在八十二年公司股票上市前, 利奇即率國內自行車業之先,取得ISO9001 認證,去年一年,利奇在研發經費的支出即高達六千一百多萬元;在公司努力研發的政策指示下,目前利奇共計取得國內專利五十八項,美國專利六項,德國專利二項,現仍有十八項新產品申請專利中。

林阿平自豪地強調,利奇目前擁有成員達九十名的技術人員,這一組研發技術一流的團隊,足可隨時應付、掌握國際市場的脈動。尤其展現在與其他國內外廠商競爭中,當國內客戶來台洽談合作事宜,或提供設計理念欲委託生產產品,客人早上剛拿出設計圖樣,利奇公司的技術團隊即可在下午製成實品供客戶參考。

也因這股驚人的效率,利奇獲得了國內外知名自行車廠的青睞,如巨大、美利達、TREK、GT、HUFFY、CANNONDALE、DIAMOND BACK、AVID、BROWNING 等大廠的合作,尤其該公司最新研發完成並已量產、可運用於一般大眾化自行車使用的半油壓式及機械式碟式煞車器, 更是搶在全球自行車零組件第一大廠 SHIMANO 之前上市,銷售及獲利均十分看好.


跨足變速器市場

另外,該公司與 BROWNING 合作開發生產的全世界第一部全車智慧自行車自動變速器(如同汽車的自動排檔),也將量產。這些利多消息,都給利奇的明天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

至於未來的發展,林阿平強調,將來企業發展的三大脈流,不外是資訊流、資金流及物流,如今利奇不僅早將資訊科技運用在產品的設計、研發上,也投資了高科技產業公司,至於資金流方面,成立了創投公司及銀行,未來利奇只要在財務許可下,將逐步朝這三大主流擴充事業版圖,並透過員工優先認股的情況,讓員工齊心為公司打拚。
延伸閱讀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2017-10-17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2017-08-28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17-10-12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2015-01-24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