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出國的時候, 是否曾經在免稅商品店( DFS )買過迪奧( CD )的香水給太太、可曾帶過路易威登( LV )的皮包送給丈母娘、然後買幾條紀梵奇(GIVENCHY )的領帶送同事,再帶幾瓶 Hennessy VSOP 孝敬公司主管?當您在機場免稅店慷慨激昂、心中淌著鮮血刷卡幾萬元的時候,你可曾想過,這些白花花的鈔票,竟然全都進了同一個人的口袋?
沒錯,在遙遠的歐洲,正在進行一場震撼人心的購併大戰,戰爭的主角是「奢侈品」││包括珠寶、時尚服飾、高級皮件、以及白蘭地、威士忌等酒品。這些強調個人風格、獨特性格的產品,原本都是家族經營的百年事業,最後卻仍然敵不過大資本家的攻城掠地,一一成為「財團」的戰利品。而總部設在法國的路易威登( LVMH,Moet Hennessy Louis Vuitton SA )集團,在「大胃王」總裁柏納.阿諾( Bernard Arnault )永無止境的攻城掠地之下, 一個無遠弗屆的超級精品王國已經具體浮現。
百年皮件名品 新世紀精品霸權
路易威登目前是法國最大的經營高級品牌的企業集團,包攬全法國醇酒、香水、服飾及化妝品產業總生產毛額的三八%強。成立於一八四七年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LV )原本是製作高級皮包皮箱的百年老店,鐵達尼號郵輪沈沒,幾十年後探勘者發現 LV 的皮箱浸在海中數十年竟然內部毫髮未損,類似的宣傳讓 LV 皮件取得無可挑戰的市場地位,最近二十年更是日本女性瘋狂搶買的「必需品」,一口氣攻占亞洲七○%的高級皮包市場。
一九八七年,路易威登與大酒廠軒尼詩( Moet Hennessy )合併,成為 LVMH控股公司,從此不斷鯨吞蠶食,儼然高級名品界的超級大戶。經過長期的合併,LVMH 已經掌握了二十一個全球著名的高級奢侈品品牌,牢牢掌控法國市場之後,阿諾伸出手腳,開始「染指」美國的亞詩蘭黛( Estee Lauder )、義大利的古奇( GUCCI ),不料,經過長達三年的部署,阿諾竟然在義大利踢到大鐵板。
LVMH 吞併古奇並不是突然的事情,經過多年的收購,LV 先是買進古奇一○%的股權,作為了解這家公司的「門票」(類似的情況還包括 PRADE,這個新竄起的品牌,阿諾也投資了一成),去年下半年,阿諾認為時間已經到了,在市場裡面不斷蒐購,把對古奇的持股提高到三四%,成了古奇最大的股東,「法國最大精品霸王、股價總值一七二億美元的路易威登,即將買下義大利名牌、股價總值四十二億美元的古奇」,成了歐洲媒體競相報導的大消息。
LV 購買 GUCCI,最高興的應該是「阿諾的太太」, 因為阿諾說:「我老婆早就想要一只古奇的皮包了,但是我規定她只能買迪奧的皮包,現在路易威登即將買下古奇,這位有錢的貴夫人,終於可以盡情採購她所想擁有的GUCCI 皮包了。」
義大利古奇抵死不從
嚴格來說,古奇已經不是「義大利人的公司」,這個家族經營的老店,在九○年初曾經有一段極為黯淡的日子,一直到一九九五年,古奇以每股二十二美元在美國股票上市之後,才有逐漸恢復活力的跡象。而讓古奇家族起死回生的不是他的義大利老家族, 而是兩個美國人,一個是設計師 Tom Ford,另外一位是時尚顧問 Dawn Mellow,而古奇目前的執行長,則是
義大利裔的美國籍律師迪索(Domenico De Sole )
在迪索這些美國人的經營之下,古奇獲利成績突飛猛進,在一九九七年獲利一.七五億美元,每股盈餘二.九二美元,估計九九年元月結束的會計年度,應該還有二億美元以上的獲利,換算每股盈餘三.四七美元。更厲害的是,在金融風暴肆虐的亞洲,精品名牌市場受到嚴重的打擊,但是古奇去年十一、十二兩個月在亞洲的營業額,竟然還有二三%的成長。
法國阿諾兵臨城下,義大利古奇苦思破解之道,對他們來說,把公司賣掉、口袋裝滿現金,當然很好,問題是,他們覺得這麼有價值的公司,絕對不能如此輕易就賣掉,尤其是不能這樣輕易就賣給自己的頭號競爭對手。古奇說:「讓 LV 以三四%的股權控制古奇,就好像可口可樂在百事可樂公司取得一席董事席位,我們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不是你死 就是我亡
迪索的態度很明確:路易威登要不是買下古奇一○○%的股權(目前大約價值四十億美元),就是將手中的持股賣光離場。古奇目前股價在七十四美元,比去年十一月時的三十二美元已經暴漲超過一倍,根據幾家投資銀行的估算,如果威登真要取得奢侈品市場的主導力量,阿諾必須以每股八十五到九十五美元、總價五十億美元以上的高價,才買得下古奇。
二月底,古奇的迪索決定向阿姆斯特丹法院申請「毒藥」,發行大量的「員工認股」股票,一口氣發行三千七百萬股、不得在證券交易所買賣的員工認股選擇權,其中有兩千萬股是立即發行,更厲害的是,員工認購這些股票完全不需要出錢,因為索迪所決定,由公司提供高達十三億美元的無息貸款給員工認股委員會(ESOP Committee ),由於 LVMH 完全無法參加員工認股,使得股權從三四.四%瞬間被稀釋到二五%。
阿諾當然暴跳如雷,他立刻召開記者會,對外宣布他對古奇的持股,「將會非常長期」,「一直到古奇現任執行長迪索退休以後為止」,阿諾說,如果古奇的經理階層願意合作, LVMH 有很多經營技巧可以傳授給古奇,但是迪索「服毒」,卻讓股東無法行使正當的權力, ESOP 是要激勵員工,不是要拿來當成毒藥毒害股東,發行這種股票對於公司一點也沒有好處,因為公司營運資金一毛錢也沒有增加,而持股的員工也不能轉售這批股票。
阿諾暴跳如雷之餘,LVMH 也立刻向荷蘭法庭上訴,要求古奇停止「服毒」, 判定發行這些完全由古奇經營階層掌握的股票違反荷蘭法律,而荷蘭法院將在三月中或是古奇臨時股東會召開之前,做出判決。
巨資購買DFS 竟然出現大虧損
阿諾雖然信誓旦旦,要以巨資買下古奇,但是,LVMH 在經過多年的征戰購併,目前情況並不頂好,例如,阿諾在一九九七年以相當於新台幣一二○億元的資金,買下免稅商品連鎖店( Duty Free Shopper,DFS )六一.二五%的股權,現在就讓他感到沈重的經營壓力。
DFS 總部在美國舊金山,在環太平洋地區的日本、香港、新加坡、台灣等地,開設一百六十個免稅商品百貨門市,專門販售全世界著名的奢侈高級品以及洋菸洋酒,以每年一二至一五%的成長率,在最輝煌的八六年至九二年,每年平均帶來四十五億美元的營業額,盈利平均在一二%。可惜,阿諾碰到金融風暴,免稅商店在去年上半年竟然出現三千六百萬美元的虧損(九七年上半年賺進七千五百萬美元)。
DFS 營業衰退、出現虧損,除了亞洲免稅商品市場競爭白熱化之外,主要原因就是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DFS 一九九八年前三季的營業額,比九七年減少了三五%。DFS 過去占六○%的主要市場都在亞洲,其中日本損失了四五%強的營業額。另外第二大市場香港也損失近三○%;而嚴重的問題是來自於亞洲的外資,主要是日本,在本國的嚴重金融危機後,也連帶使 LVMH 的股票總值縮水三成。
事實上不只是精品, LVMH 另外一個重要的事業││酒品,也受到同樣嚴重的衝擊。過去一向只有法國傲視全球,在歐洲外的市場獲得高利潤被吹捧的上品,例如波耳多區的紅酒在三年前,在國際市場被炒得火熱下,以高出九○年五倍以上的出口報價被搶購。不同於一般工業產品,奠基於精緻農業的紅酒無法在短時間加大生產量,以價制量也無法壓低國際市場的渴求,連在法國國內市場也都一瓶難求,迫使波耳多紅酒同業公會與各酒商簽訂公約,一五%必須留在內銷市場。
減產白蘭地 轉做紅酒
而台灣男人最熟悉的軒尼詩等酒類,在過去三年裡,銷售量平均每年下跌一七%,過去白蘭地等烈酒類在日本、台灣、香港等亞洲國家,每人平均消費量高達法國本國的五倍,這種酒瘋逐漸退潮,是一種文化現象,不是行銷手法可以扭轉的,例如收入越來越高的電腦科技貴族,不僅時時需要清醒的頭腦,不沾烈酒,而且都會夜生活幾乎都缺席,因為六五%的電腦程式工程師的應酬就是上網。
為了扭轉頹勢, LVMH 決定在未來三年裡 Hennessy 酒廠將逐年減產七五○桶白蘭地,占全球量的三分之一,而轉向葡萄酒類的作物栽植及更新設備,大約得再投資五千萬法郎。 LVMH 集團在一九九九年唯一可能再達到獲利高標的只有香檳酒類,因為今年底的跨千禧年全世界各類慶祝酒會將使香檳的需求劇增。
另外一個嚴苛挑戰阿諾的,竟然是國際原油價格不斷重挫,如果今年石油價格沒有回升,那麼該集團占一五%來自於科威特的石油大股東,恐怕也得撤資了。
LV與美國Estee Lauder合併?!
雖然外在環境不佳,但是並沒有就此挫折阿諾的購併野心。他現在將目標瞄準到美國市場,有意「染指」亞詩蘭黛。亞詩蘭黛是美國最大的化妝品控股公司,一年的營業額高達三十六億美元,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高達四五%,名下的品牌還包括倩碧( Clinique )、 雅男士( Aramis )、 湯米.席菲爾格( TommyHilfiger )、 巴比布朗( Bobbi Brown )以及 Perspective 、Origins 等品牌。
在歐洲, 則以購併 YSL 集團母公司桑諾妃( Sanofi )集團的化妝品事業部最扣人心弦。 桑諾妃握有歐洲 YSL、FENDI、Van Cleef & Arpels、 Oscar de laRenta, 雙方曾經熱烈談判合併的事項,桑諾妃出價十一億美元,一直到去年底, 才宣布暫緩合併,原因是 YSL 等品牌的香水銷售量長期下跌,與路易威登原有的香水品牌不容易結合,合併沒有綜效,桑諾妃的要價又比阿諾的買價高出一倍,最後只好作罷。
LVMH 的阿諾, 以超人的手法突破經營傳統,買下了二十二個歐洲(法國二十個、英國兩家)的精緻品牌。過去十六年來一向無往不利的阿諾,一直想藉聖羅蘭的生產管道,提高企業集團的生產效益,想藉著入主古奇,一口氣吃下南歐義大利的市場。 不過,現在 LVMH、聖羅蘭兩大集團都陷入經營的低潮期。「亞洲的經濟危機對我們的影響,究竟還是比預期的大!」他無奈的在巴黎世界報的訪問裡表示。
/BOX/
產能過剩 香水變酸水
/撰文/
褚翔瑞
法國名品業者最擔心的,不是酒品也非皮件,而是香水及保養品類產品平均利潤的下降,九七年剩下不到六%,還低於服飾類。
在過去,從香奈兒在一次大戰後推出革命性的 Channel No.5 開始,服飾公司一直以香奈兒定律為經營規範:「香水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就算買不起整套禮服的人,也會買一瓶香水趕流行;在高級服裝業遇到經濟不景氣時,只有靠香水度過危機。」《香奈兒傳》載明的定律,在二○年代經濟大恐慌的時候,使香奈兒依然大散芬芳,招蜂引蝶。在七○年代兩次能源危機的陰影下,也同樣引證,聖羅蘭的「鴉片」以販賣中國的頹廢在歐美異軍突起。
而這個定律,至少在世紀末不再有效了。所有服飾公司都謹慎供奉著香水,據估計,現在仍然流通在市場的品牌香水共有八四○種,要以香味吸引顧客,不僅得品質夠好,廣告投資更是天文數字。
香水在服飾業的狀況,就像半導體業在電子業的窘境。投資過大,產能過剩而消費市場有限。 除了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史定位的 Channel No.5, Opium, MissDior 等老牌香水, 被陳列在紐約、巴黎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外,一般的香水都得不斷砸下巨額廣告費。這個難題也就是促使 LVMH 集團與聖羅蘭有意於談合併計畫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