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跟人類不一樣的是,植物沒有想比旁邊那盆植物長得更漂亮,活得更成功的比較心態,植物只有生存這件終極目標,很簡單卻也是最重要的!」
關鍵是那些你沒做的事
養植物的人大概都經歷過,卯起來認真照顧植物卻一直死掉,放養後竟然長得更好,困惑自己究竟在瞎忙什麼的時期。
來瑞典生活的第二年開始,男友被診斷出有憂鬱症。
對生活失去活力跟興趣,每天像是被烏雲壟罩,走到哪都有一層灰濛濛的霧。頭痛、胸悶、無法呼吸、手腳麻痺、失眠、無法專注,甚至最嚴重時會毆打自己的頭,因為想製造出疼痛逃離那些檢查不出來原因的病痛。於是我開始找各種療法想幫助他,他也認真吃藥、看心理諮商,努力讓自己在短時間內能盡快康復。但因為太想要趕快好起來,只要烏雲一天沒散去,就覺得今天又是失敗的一天。
而當時的我剛到新環境生活,根基不穩,把生活重心都放在解決他人的問題上,是最容易失去自我的時候。而當自己消失了,也就失去了扎根的力量,無法提供穩定的支持,生活失去平衡,就跟著一起溺水了。這就樣,雙方都在極度緊繃的狀態下生活,日復一日的惡性循環,更有一種愧疚感在心中滋生。
他認為是自己的憂鬱害身邊的人都無法快樂,害怕自己的烏雲會飄到其他人頭上;而我慚愧於看著他很痛苦,竟然沒辦法實質的幫上忙。意識到生活已經在谷底之中好一段時間後,我們開始調整心態,既然這是長期抗戰,就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盡力之後就不強求結果,雙方都放下那個想「快點好起來」的念頭,允許自己跌倒了就在原地先躺一下。
他不再每天盯著自己的進度,不再用力抵抗身體的痛苦,接受自己的狀態;我也適度的抽離情緒,不再把對方的痛苦扛在身上,不再把降低憂鬱指數當作我的績效指標在努力。接受我們其實也只是平凡的人,我們都有無能為力的時候。
漸漸的,他身體的疼痛減少了,烏雲好像散去了,即使偶爾還是會掉進黑洞,但已經離當初的谷底很遠了,又再一次能感受生活,元神歸位了。也許,當努力到一個程度時,關鍵不是再多做什麼,而是那些你沒做的事。
整理植物也是在整理內心
我有個角落專門放不太健康的植物,戲稱該區為正在搶救中的加護病房,就等著哪一天康復了就能移到一般民眾區。看著那群被紅蜘蛛攻擊後一直都萎靡捲曲的鏡面草,大大小小可能有二十盆,畫面既混亂又蕭條,有種廢墟感,看著好煩躁,決定來好好整理一下。
第一次丟掉這麼多盆,宛如一場葬禮現場,告別式有點浩大,每丟一盆都會跟它們說聲「謝謝你的陪伴」,讓它們繼續下一個旅程,也許是在土壤裡煥發新生,也許是變成堆肥滋養著大地,不管是哪一個,都比在我家當廢墟好。
今天就是做出改變的那一天!今天就是告別過去的一天!一口氣清空之後,窗台變乾淨了,角落的廢墟突然明亮起來。有了留白的餘裕,看起來清新舒適多了。
像是剛被雨淋濕後,洗了個澡,沖掉一身的濕濘,換了乾淨的衣服一樣清爽,內心也跟著有股微風吹進來,似乎有某種固執被鬆開了。那些捨不得丟的想法,其實只是因為不想面對麻煩跟混亂,乾脆就不要去碰,直接堆著,於是廢墟就產生了。
這樣的廢墟,其實每個人的心裡也很多。比如一再觸碰底線的朋友、不想來往的家人、已經走不下去的婚姻......。
某些狀態已經「過時」了,你已經不是過去的你了,卻還停留在舊時代的關係裡,於是感覺到不自在跟疏離。結束一段關係,看似是物理上的拉開距離,實則是在告別過去的自己,是和過去的自己「分手」,跳脫不合時宜的模式。
放掉不適合的,才能創造更多的空間,讓新的能量進來。日常中的減法練習,就是讓我們留下對的人事物,創造此刻此刻最符合自身需求的生活。像是手機裡的軟體需要更新,但容量不夠,需要先清空才能升級版本,這是人生零件更新的必要過程,找到那個生繡卡住的零件,讓人生更順暢的使用。
作者簡介_米漿(林宜蓁)
「植物啊植物 誰是這個家裡對你最好的人」植物IG帳號主理人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植物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