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的樹梅董事會上,當時還不知會有多困難的我說:「我們來辦一個獎,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有這麼多這麼棒的獨立書店……我們來尋找獨立書店之美!」雖然是一個靈光閃爍,但尋找獨立書店之美是很認真的,因為樹梅基金成立以來就一直在美學上下功夫,特別是「台灣美學」。我們在台灣成長,但總是很容易就被國外的美所吸引,花了大把時間與金錢出外尋找他鄉之美。不過確實也是拜疫情之賜,我們開始有更多的時間望向自己這片土地。
在台灣有超過300家獨立書店,許多美好的書店故事,不斷地在角落發生,每一家都值得我們關注與支持。尋找獨立書店之美,當然不僅止於外在的美,看得到的美。更多的是人情與知識相融的美好,書店與土地相呼應的美好。基金會期望能從美學的角度向外擴展,因為每一家獨立書店都承載著一個地區的美學與經營者的角度,就是這些不同的面相才構成台灣這條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文:劉鋆 / 樹梅⽂化藝術基⾦會 執⾏長
石店子69有機書店
「人與人的相遇,萌芽中。」
注意喔,這裡不賣書,只做交換,如果沒有帶書來換,可以丟下20元。老闆認為每本書都是一顆種子,應該多處發芽生根,生生不息的流通,而不是只在某個人的書架上渡過一生。
石店子是那個「地方」的名字。書店門前的那條街,是關西的老街,因為年輕人返鄉,支持地方創生,所以新的面貌開始穿插在這條大約500公尺的老街當中。這家書店是這條老街活化的第一家店,因此有特殊意義。
書店很有關西老街的老建築老氣氛,但也有二手書店經常會有的那種不修邊幅也不太細緻的特色。有個小閣樓,是一個民宿(來住的人要有點勇氣)。陳列書籍的方式活潑有趣,從門外就表露無遺,像在老電視機上放舊書。這家店新書很少,可以買賣的那幾本,其實都是老闆自己書寫出版的書店理念或者地方誌。老闆對這個地方用心良苦。
「有機」這個概念用來做書店真的很少見,老闆愛書也愛家鄉。書店裡也有些除了書以外的在地農產可買,像是白米和水果乾。還有好吃的冰棒。
保存關西老街的百年老厝,不做大翻新只有修補,讓風與光線都與百年前一樣。加上二手書,舊物,所有的店裡的一切都像是60/70年代的老氣味。雖然略顯凌亂,但知道這就是老闆要的「生活感」。閣樓上有個民宿,只有蚊帳和棉被的窄小空間,居住的原始感。如果石店子老街開的第一家店不是書店而是咖啡店或餐廳,會有甚麼不同嗎?去一趟,然後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