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四日,美國詩人龐德被關進精神病院,從此變成他的寫作天堂;
他翻譯多本中國經典,寫出二十五部長詩,甚至得到美國詩人最高榮譽,成就了一生傳奇。
每個人都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是不是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呢?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四日,艾茲拉.龐德(Ezra Pound)被押送到美國華盛頓的精神病院。龐德是詩人中的詩人,海明威說:「詩人如果沒受龐德影響,就像經歷暴風雪而不感到寒冷!」他不光創作,還幫助年輕的艾略特、喬伊斯、佛羅斯特、海明威嶄露鋒芒。這等神人怎麼會被關進瘋人院呢?
一八八五年,龐德出生在美國愛達荷,十三歲立志成為詩人,十六歲進入賓州大學,二十一歲碩士畢業。他精通九種語言,直接當大學老師,但因為個性與教授要嚴謹治學不符,不到六個月就辭職。
邊寫詩邊嗆政府 被控叛國
龐德帶著寫詩夢去義大利威尼斯,自費出版第一本詩集;隔年到倫敦,擔任葉慈的祕書。
他認為惠特曼限制了美國詩的發展,所以要重新雕刻這塊新木頭。他發起「意象主義」運動(Imagism),強調用直接、精煉的語言,用畫面傳達意境,與其去「形容」,不如呈現真實的東西。如同: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給「具體」的組合,引出情感。你說這是中國詩啊!是的,龐德研究中國詩詞和哲學,翻譯李白《長干行》,受日本俳句影響,最有名的作品是《在一個地鐵車站》(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人群中這些面孔如幽靈般顯現;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溼漉漉的黑色枝條上許多花瓣。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這首詩從三十行改到兩行,地鐵、人群、面孔的「畫面」對應潮溼、枝條、花瓣,展現生命的脆弱與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