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享譽國際的記者法拉奇獲頒金色獎章,其成就被稱為「文化奇蹟」。
她生於二戰時期,記者生涯採訪政要無數,究竟她是如何提問,才讓重量級受訪者甘願開口?
記者應該寫什麼?真相,就像外科手術,雖然會痛,但也會痊癒!
哪一個記者,採訪如動手術,筆如手術刀?
法拉奇(Oriana Fallaci)。做記者不知道她,就像寫毛筆不知道王羲之。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義大利頒給她金色獎章,肯定她是「文化奇蹟」!
虎爸教誨 女孩更要自主獨立
法拉奇的爸爸是家具商,從小教育她,女生可以做男生的事。德國納粹占領義大利,十歲的她加入反抗軍,飛機轟炸讓她恐懼得哭起來,爸爸給她一記耳光,說:「女孩子不要哭,也不許哭!」
家裡窮,但父母愛書成癡,花錢買書不手軟,家教養成閱讀習慣。另一個習慣是愛問問題,非問出真相不可!
十七歲學醫,又轉往文學,想當作家,經濟不允許。當記者的叔叔啟發她:「托爾斯泰能寫作,是因為他是貴族,不愁錢。杜斯妥也夫斯基為了要寫作,用賭博賺錢。你打算怎麼做呢?」鼓勵她投身新聞界。
她拿著相機在街頭採訪女性,報導犯罪新聞,奔波醫院與警局。當時記者以男性為主,爸爸說:「身為女人,你得更激烈地戰鬥!」
自請去美國想採訪瑪麗蓮.夢露,跑遍二十家餐廳、十八家夜總會,一無所獲。她不放棄,寫出瑪麗蓮.夢露「採訪不到」的報導,居然大受歡迎。
她在巴基斯坦遇到十四歲的兒童新娘,受到巨大衝擊。她探索由習俗、恐懼組成的文化,出版《無用的性別》,揭露第三世界女性被忽視的痛苦。
三十八歲獨自到越南深入戰場,拍下南越將軍舉起手槍,行刑擊斃北越游擊隊的照片,刊登後名聲大噪。她關懷戰火下的孤兒,寫文章掀起歐美家庭領養越戰孤兒的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