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八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發,效應遠達歐洲,畫家孟克目睹這幕奇觀,於十年後畫出《吶喊》。
至此,《吶喊》成為焦慮、崩潰的圖像代表,從動漫、萬聖節面具到電影,《吶喊》無所不在,深深影響視覺文化。
抬頭看天空,每個時刻景象不同。但你能看見天空的內在嗎?
天空是一面鏡子,反射我們的內在。不同的內在,看到不一樣的天空。
一八八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印尼「喀拉喀托無人島」火山大爆發。大量碎屑與氣體噴入大氣層,居然在歐洲上空,形成奇特的日落景觀。「我和兩位朋友在散步,太陽下山了,天空一下子變成血紅色。我停下腳步,全身因為焦慮而顫抖。」
誰在日記寫下這段話?
孟克(Edvard Munch)。是的,他就是以這個詭異天空為背景,畫出一個雙眼凹陷的人,雙手摀耳朵,想要大聲叫,卻怎麼也叫不出來的《吶喊》。
孟克於一八六三年出生在挪威,爸爸是軍醫,五歲時媽媽不幸死於肺結核。十四歲時,大姊也死於肺病,妹妹患有精神分裂。唯一成家的弟弟,婚後不久也去世。手足接連死去,自己也與死亡擦身而過。
將痛苦、焦慮 化為筆下色彩
孟克自言:「從我誕生那一刻,焦躁、不安、死亡,三位天使便站在身邊。玩耍時跟著我,在陽光下尾隨我。晚上我閉上眼睛,他們就站在我旁邊。我常常驚醒,朝屋子四處張望:我是在地獄嗎?」
爸爸也飽受精神病所苦,還特別喜歡講鬼故事,朗讀美國作家愛倫坡的小說給他聽。孟克十七歲時,聽見藝術在呼喚,「我要用我的藝術,來解釋生活本身,還有生活的意義。」
一八八六年,孟克在挪威奧斯陸開畫展。作品《生病的孩子》,靈感來自失去姊姊的回憶與父親診間的病人,評論說像還沒畫完的髒布。批評讓孟克感到難過,他在一八八九年又畫了相同的主題,證明自己可以畫出評論家眼中「正常」、「學術」的討喜風格。這次受到讚賞,政府還給他三年獎助金,讓他到巴黎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