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是最好的老師
8年前裝修第一套房時,因為預算有限,很多家電都買了中低端品牌。
我們新買的房正在裝修,聊到細節時,我和老公的意見驚人地一致:這一次,一定要買好的品牌。
朋友說:“要是有錢了,確實應該買好點的!”
而我有不同的意見:“不是這樣的,這一次我們的選擇是,如果預算有限,情願慢慢購置齊全家電,也要買質量好的。”
第一套房的熱水器,在這近8年的時間裏,我們換了2台,中間維修超過10次。
買兩台熱水器和維修的錢加起來,以及聯系上門維修的時間成本,和因為熱水器壞了帶來的不便和對心情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一台好的熱水器的價錢。
我們在花錢時付出的時間和注意力,屬於隱性成本,常常會被我們忽略掉。可能你會說,買好的不一定代表就不會壞。我贊同這種觀點,但萬事萬物講究的是概率。
那麽,什麽物品都買貴的嗎?
在經濟條件相對不寬裕的情況下,優先標準是那些和你相處時間較久的品類,一定要買好一點的、貴一點的。
舉個例子,在購置衣服這個品類時,可以這樣做:
- 出席重要場合的套裝需要備1-2套質地好的
- 大衣盡量不要買流行款,而是不太會過時的經典款
- 備一些百搭基礎款:適合自己膚色的打底衫、襯衣等
- 配飾:耳環、手鏈等飾品,是很好的加分項
- 鞋子:黑色細跟高跟鞋、白色跑鞋等都是百搭款,鞋子一定要買穿起來舒服、合腳的
年輕時追求新鮮感,總以為數量比質量更重要,買了很多質地不好,穿了幾次就束之高閣的衣服。
現在更傾向少買,買真正心儀的東西。與其買許多件質量不好、單價低的衣服,不如少買幾件。
如何才能做到在購物時,選對物品?
一是不斷提升你的品味。
你得知道好物品的標準:質地、觸感、品牌等。你得有配得起的心態。
我身邊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常常會說的一句話是:不是買不起,是覺得沒有必要。
如果物品本身確實是你不需要的,可以歸為沒有必要的一類。但如果確實是必需品,就是一種不配得心態。
二是購物時,把價格因素放在最後考慮。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潛意識行為:在網上購物時,選中了物品後,點擊價格按鈕,讓價格從低到高排列在自己眼前,然後再慢慢選。
或者這樣的行為你有嗎:看到一件物品很喜歡,正準備拿起來,一看價格,算了算了,看都不再看一眼。
不是每一件心儀的物品,都要買回家。
但不要讓價格把自己和心儀物品的關係斷地乾乾凈凈。試著先不看價格去挑物品,如果剛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就果斷拿下。
那些用心、用眼、用手親自挑過的物品,你會更珍惜。
如果你非常喜歡但又真心負擔不起的物品,給自己多一點的思考時間,或者是訂立一個目標。
目標達成時,作為獎勵送給自己。
時間的隱性成本,還體現在很多方面。
我有一個做電商的朋友告訴我,淘寶大數據顯示,有大量的女性朋友,每天都會在淘寶上閒逛和購買一些看起來毫無關聯、但正在做促銷的商品。
有多少人,會選擇在雙十一這樣的打折狂歡節購物?
又有多少人,在雙十一購物時,能夠做到在最短的時間裏只下單自己的必需品。還是會忍不住閒逛、比價、湊單...
不知不覺一整個上午的時間就過去了,甚至會熬夜到淩晨搶購商品,導致興奮過度而整夜失眠。
更可怕的是,有多少物品因為看似格便宜或者為了湊單而買入,卻被你閒置在家。
每年換季時節,我一定會做的事是整理衣櫃,把過季和當季的衣服擺放位置換一下。順便做斷捨離:把一件件從來沒有穿過,在去年甚至是前年不忍心放棄的衣服,收拾進袋子,準備捐掉。
這些經歷我都有過,但如今我更重視自己的時間成本。
作為一枚極愛閱讀的人,在購書這件事上,我的習慣這樣的:想買哪本書,就直接下單,從不看有沒有滿減活動。
看起來我是虧了打折的10來塊錢,但書櫃裏再也不會增加從來不看的書。
還有一個很好玩的是否要買買買標準。
因為明年就要搬家了,每一次家裏人想要購置新的物品時。我就會問:“著急嗎?如果不著急,等搬到新家再買?”
得到的大部分回答是那就等一等吧。被這個理由刷掉的物品,其實是以為需要的一種欲望而已,絲毫沒有影響生活本身。
這個標準,你也可以拿來用。
下次再想買一件物品時,問自己搬家時會不會願意帶著走,答案自然了然於心。
波德瑞克有句話我特別喜歡:那些說金錢無法買到快樂的人,只是不知道該上哪買。
在買這個行為上,你的對象不僅僅只有實質的物品。買經歷和真正去體驗比買物品帶給你的影響會更持久。
這些年說到爛的投資自己,就屬於這一種。只是在投資自己這件事上,大部分人滿足於買本身,而不是投資後的性價比。
就像辦了健身卡就以為自己得到了健身一樣,這只是買本身的滿足和快樂,屬於短暫而帶有自欺欺人的性質。
也好比很多人囤了很多課,就以為自己懂得了很多。
學習和吸收這種真正的體驗行為,才是能給你帶來持久快樂的經歷性消費。
跑馬拉松、去旅遊、參加各種模擬遊戲、體驗各種極限運動,都屬於這個範疇。
趁年輕身體力壯,多去體驗生活吧。
”好東西,其實沒有那麽貴“,並不是指物品本身不貴,而是你所賦予的意義,讓它身價倍增。
一門好的課由同一位老師授課,聽的人因為重視程度、實踐程度的不同,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買買買這件事上,你應該越來越精明。這種精明不是斤斤計較,而是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做的每一個選擇、也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如果是這樣,任何好東西,對你來說都是最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