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戳中笑點就大賣 讓倒閉電器老廠復活

戳中笑點就大賣  讓倒閉電器老廠復活

2018-05-24 16:38

一九九三年五月,打著「明和電機」招牌的表演團體出道,以搞笑音樂暴紅,原來是一家倒閉電器代工廠的第二代,憑著「把硬東西變軟」的理念,把工廠救活了。

冰塊跟冰淇淋,想吃哪一樣?當然吃軟不吃硬,冰淇淋柔軟滑順,極少人不喜歡。和牛、鵝肝、海膽,怎麼感人?柔軟感人,軟到入口即化啊!那冰塊要怎麼吃呢?刨冰!雪白柔軟,入口即化啊!

 

「明和電機」聽起來硬不硬?是的,它是松下、東芝的代工廠,做的都是電器零件之類的硬東西,生意最好時,員工超過一百名;一九七○年代,先是發生石油危機,日本代工大量外移,到了七九年,它就撐不下去了。

 

老闆土佐阪一有四個小孩,都是在工廠長大,小時候家境正好,所以每個孩子分別學會不同的樂器。九三年五月,熱愛音樂的次子信道與哥哥正道組表演團體,打著「明和電機」的招牌出道,同年拿下SONY音樂大賽首獎。

 

接著,他們讓「明和電機」公司復活,同樣是生產「電器」、「機械」,信道卻把它們「軟化」了,代表作是「魚骨頭延長線」。硬邦邦的延長線自此脫離凡胎,展現設計感、藝術感、幽默感。

 

把硬體變柔軟  研發好玩樂器  

 

靈感是來自信道的自我探索,他問自己:「我是什麼?」「神是什麼?」「世界是什麼?」「產品是什麼?」這類本質性的問題。他悟出神看世界的人,如同人看水中的魚,從此設計出一系列「魚器」,有魚鱗的鍵琴、扭轉魚頭的立琴、模擬魚視角的眼鏡、能在手臂壓出魚鱗紋的工具、搞笑的機械木魚……。

 

這些產品的概念,都是來自柔軟的起點,就是信道的心靈反思,進入設計層面時,會從工程和藝術兩個角度切入,工程是硬的,藝術是軟的。比方Otamatone(音樂蝌蚪)產品,信道說:「思考聲音這個東西,從藝術家的角度,來了解聲音本身不可思議的魅力,再從工程師的身分,去看待人體聲帶的構造和原理。」他創造出一個音符外型、能彈出怪腔怪調的人聲,加上用手操作的嘴巴,驚奇中「笑果」爆點,既是玩具又是樂器。

 

藝術家是創作藝術品,明和電機是把藝術品導向工業產品,所以要抓住「大量生產」和「大眾促銷」。他們的行銷手法,也是軟出口,就是不搞一般廣告轟炸或折價促銷,而是「舞台表演」和「展覽」。全套的流程概念是ABCDEFG,Art藝術、Book書籍、CD音樂、DVD影音、Exhibition展覽、Fashion服裝、Goods產品。

 

明和電機上上下下,全員全年工作、表演都穿著淺藍色的工作服,十足工業風格。在硬邦邦的外表下,卻生產好玩的電器與樂器,表演令人噴飯的音樂,強烈反差下,顯出卓別林式、柔軟不傷人的幽默。

 

土佐信道

日本明和電機社長土佐信道生產各種好玩的樂器,也常穿著工作服表演音樂,「笑果」爆點,讓商品大賣。

 

一般延長線賣一百元台幣,還有五、六個插孔,魚骨頭延長線等於提高十倍價值。Otamatone一支賣二九四○日圓,一年大賣十二萬支,光一種單品就進帳三億日圓。妙的是,明和電機的粉絲,完全不是工程師型的宅男,客人超過七成是女生,以OL粉領族為主力。不柔軟怎麼吸引她們?

 

做東西、賣東西,都訴求柔軟,若遇到麻煩呢?二○一七年三月二十九日,信道在平價生活百貨店發現一款USB充電線,設計和明和電機的魚骨頭USB充電線一模一樣。這時魚骨頭延長線已絕版,進化到魚骨頭的USB充電線,這個山寨品,來自丹麥的斑馬公司(Zebra A/S)。當發現有人抄襲你,怎麼辦?告他!告死他!信道怎麼做?

 

把麻煩變話題  逼山寨版下架

 

信道悄悄地從各店把貨掃光,買下一二○條售價二百日圓的魚骨頭充電線。隔天,在網路上推出「絕版品復活」,把山寨版重新包裝,標價二六二五日圓,結果人氣爆表。從發現「被山寨」,以幽默回擊,引發全面效應,前後只用一天工夫,丹麥斑馬公司立刻在三月三十一日全面下架。

 

信道幽默到底,再把「被山寨」的充電線放大四.三倍,推出三款不同顏色的「Flying Fish」,售價二十萬日圓,價錢放大一千倍。接著,在香港舉辦「It’s a COPY」主題展,大方談論「Everything is a copy(所有創意都是抄襲)」。他說,自己結合「魚」和「延長線」,也是承襲日本傳統的「鯉魚飄」,而鯉魚飄則是取經於中國《後漢書》中的「鯉魚躍龍門」。

 

雖說每個創意都來自抄襲,但「外表造形易模仿,內在意念難複製」,是什麼內在意念使明和電機敗部復活?就是把硬的變軟嗎?軟化不是硬變軟的反向思考,而是在正面與負面之間找出第三面。什麼面?「有趣的面」是什麼?

 

因為成本考量,產業外移,這是每個國家經濟發達後,必然要面對的浪潮。大勢衝擊下,明和電機的倒閉勢所難免,要扭轉命運就要升級,否則堅持也沒用。正面是「升級」,負面是「固守」,兩面之間,什麼是有趣的呢?這才是軟化的內在意志,軟化術是內功,不是外功。起點不同,路徑也不同,終點更不同!

延伸閱讀
郭董給靈感  他燒4億讓機器人懂寫程式
郭董給靈感 他燒4億讓機器人懂寫程式

2018-05-24

張國煒:不會讓它賠到十億啦
張國煒:不會讓它賠到十億啦

2018-05-24

星宇要打「區隔戰」 能在航空界殺出血路嗎?
星宇要打「區隔戰」 能在航空界殺出血路嗎?

2018-05-24

百年大同  變天決戰
百年大同 變天決戰

2018-05-24

將滿一百歲的老字號 名下千億元土地資產解析
將滿一百歲的老字號 名下千億元土地資產解析

20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