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產地茶園證興起 雲南普洱茶更飄香

產地茶園證興起  雲南普洱茶更飄香
許怡先(右二)從對普洱茶的愛好,進而栽入普洱茶的領域,更是普洱茶投資達人。

吳淑華

藝文風尚

攝影/林煒凱

831期

2012-11-22 14:18

普洱茶漫天喊價的情況屢見不鮮,甚至品質良莠不齊,普洱茶專家許怡先表示,雲南普洱茶已積極做原產地茶園證,未來不論在品茶或投資,都更有保證。

「紅酒能,普洱為什麼不能?」這是鑽研普洱茶十多年,目前擔任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籌備委員的許怡先,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所指的就是中國雲南省正在推動的普洱茶「茶園證」制度。

從品味茶香開始,許怡先一頭栽入普洱茶天地,無法自拔,光是去年,他前往雲南探訪茶園茶廠,就達十二次之多。

這些年,他一直深感法國紅酒可以有AOC(原產地命名控制)法定產區規範,雲南普洱茶也應該可以做到;去年四月,雲南省農業廳對普洱茶原產地做「茶園證」,同時核發「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標誌,他更確信普洱茶如紅酒,是值得投資的事。

 

普洱

 

普洱

中國雲南已有普洱茶產地茶園證,用手機就可查出該普洱茶的資料。

 

越陳越香  增值力佳


談到普洱茶投資,許怡先曾在一九九二年以五千元港幣買進同慶茶餅,這款茶二○一○年在北京嘉德秋拍成交價為一三四.四萬元人民幣,去年成交價達二一○萬元人民幣,許怡先對手上的這些收藏頗感得意。

普洱茶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他表示,普洱茶分有五代,一九五○年之前的是骨董茶,像龍馬同慶號、陳雲號;一九五○到一九七五年為國營茶廠早期的茶,較常聽到的就是「紅印」或「藍印」;中期是從一九七六到一九九九年國營茶廠有標準化的茶,這時期出現「小黃印」。

二○○○年後十年間,國營普洱茶解體,小作茶坊出現,因此看得到包裝上印有「黃金歲月」的普洱茶;二○一一年四月以後,開始出現原產地證明的普洱茶,像是「禮運大同」、「海灣壹號」等標誌。

 

普洱

規畫茶倉存放普洱茶,主要考量的是溫度及溼度。

 

茶倉收藏  保存香味


他建議要投資普洱茶,得先懂得收藏茶;普洱茶若存放不當,會因異味、霉味而影響茶味。除了不能直接接觸陽光日曬,還要避免廚房油煙味滲入,更要避開廁所等潮溼處;檀香或是沉香會破壞茶味,也要遠離;放在櫃子裡要先聞看看抽屜是否有合成膠的味道,高溫及陰暗的空間會使得普洱茶容易霉變及質變;存放空間過大,也會讓茶味散發掉,最後就是要防蟲蛀。

一旦儲放的普洱茶過多,最好有茶倉。茶倉要考量溼度及溫度,許怡先分享自己找茶倉的經驗,以台灣來說,最好的環境條件是年均溫二十三.五度,溼度為七十五,目前他儲放在有空調設備的銀行及朋友的辦公處所,未來他也將著手規畫茶倉空間,讓更多收藏的茶友可以安心儲放。懂得收藏,也要欣賞,以茶會友,讓他結交更多好朋友。

很多人對普洱茶的印象是帶有霉味,許怡先表示,不管是老茶還是新茶,生茶或熟茶,都不會有霉味,只有在加工、運輸、存放上出問題,才會有異味,這是很多人對普洱茶的誤解,他特別要說明白。

普洱茶要泡得好喝,與水溫與水質有關,簡單來說,新茶低溫不低於九十度、老茶高溫不超過九十八度、生茶短泡以秒計、老茶長煮不超過半小時。

至於茶壺,他表示可以用宜興紫砂壺、景德蓋杯、德化白瓷等,但對他來說,則是百搭款,各種材質的茶壺皆宜。

 

普洱

「陳雲號」出產的普洱茶餅,為1950年之前的骨董茶。

 

普洱

許怡先完整收藏以黃竹包覆的「同慶字號」普洱茶。

 

普洱

中國茶營公司出品的普洱茶,相當普遍。

延伸閱讀

花蓮7.2地震狂搖餘震不斷!國家級警報為何沒響?這6處都沒收到...氣象署說原因!各科技廠影響狀況一覽
花蓮7.2地震狂搖餘震不斷!國家級警報為何沒響?這6處都沒收到...氣象署說原因!各科技廠影響狀況一覽

2024-04-03

花蓮7.2大地震》清水橋斷裂「花蓮成孤島」,華信、立榮增開航班…台鐵、公路清明疏運如何應變?
花蓮7.2大地震》清水橋斷裂「花蓮成孤島」,華信、立榮增開航班…台鐵、公路清明疏運如何應變?

2024-04-03

花蓮強震,多棟房屋傾斜!921後蓋的房子比較耐震?搭電梯遇地震「千萬別做這事」...急救專家揭逃生鐵則
花蓮強震,多棟房屋傾斜!921後蓋的房子比較耐震?搭電梯遇地震「千萬別做這事」...急救專家揭逃生鐵則

2024-04-03

花蓮7.2地震狂搖!高鐵、捷運一度停駛,因地震而無法到班、遲到算曠職嗎?勞工3大權益可爭取
花蓮7.2地震狂搖!高鐵、捷運一度停駛,因地震而無法到班、遲到算曠職嗎?勞工3大權益可爭取

2024-04-03

921後最大強震!花蓮7.2地震威力相當「32顆原子彈」,餘震已逾70起...在戶外、搭車,記得保命3步驟
921後最大強震!花蓮7.2地震威力相當「32顆原子彈」,餘震已逾70起...在戶外、搭車,記得保命3步驟

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