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有興趣的事,可以長長久久。發跡於台南的蕭富元,從台灣經營畫廊到中國北京,歷經九二一、九一一到SARS;在二十周年慶的此時,他表示,不受市場影響,設定目標往前走就對了。
趙無極1987年,油彩/畫布,尺寸116 x 89公分。
毛旭輝2010年,「歸宿紅色靠背椅」,油彩/畫布,尺寸180 x 140公分
九二年踏入市場搶搭收藏潮
就在台灣畫廊紛紛賣起大陸油畫的同時,蕭富元選擇投資台灣油畫,「畫廊要走自己的路」,蕭富元堅持不受市場影響,設定自己的目標,所挑畫作必須是經典的及當代的,而且是很優質的藝術家作品。
蕭富元自己並不會畫畫,「初中時要交美術作業,還花十元請同學幫忙畫」;也沒有受過藝術科班教育,僅有的相關經驗,只是在銀行上班時,利用工作之餘學骨董鑑定。但他所收藏的骨董是茶壺及瓷器,對於畫的鑑賞,幾乎都是從書本上學來的。
會踏入這行,和台灣經濟富裕時掀起的一波收藏潮有關。蕭富元說,一九九二年台灣人收藏畫作最高峰時,「有些太太買菜前,會先來買畫。」他還記得當時他曾以八千元買了一號大小的油畫,以三萬五千元售出,四倍的漲幅,令他樂開懷。
初嘗甜頭的蕭富元,對畫的投資更有信心。一九八九年開始一年兩次到中國參觀博物館,因為聽聞鄧小平將設特區,會帶動經濟起飛,於是他大膽購入大陸油畫,並在距上班地點騎機車約三十分鐘車程的台南,開起畫廊。
一九九九年他成了北中南三家畫廊的經營者後,才辭去銀行的鐵飯碗,全心投入藝術工作。不料,同年發生九二一地震,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壓力,「台北及台南的畫廊,三個月沒賣出一張畫。」蕭富元頓時覺得從天堂跌落地獄,而且沒有退路,於是在二○一○年底結束台中分店。
洪凌2009年「天歌」,油彩/畫布,尺寸180 x 500公分。
蔡國強1992年,「為外星人所做的計畫第九號:胎動2」,綜合媒材,尺寸56 x 70公分。
林風眠1960年,「楓林秋景」,彩墨/紙本,尺寸68 x 68公分。
○一年轉往北京開發處女地
他轉而把目光瞄準中國市場,二○○一年底決定到北京打天下。「當時的北京並沒有畫廊,只能說是畫店,而且經營的人幾乎都是外國人。」
蕭富元花了一三○萬元人民幣初試啼聲,沒想到並不順遂,開幕一周就碰上九一一事件。由於畫廊位在英國大使館後面,當時傳聞賓拉登要炸英使館,於是管制好幾年。
「既然『人』無法走入畫廊,就讓『畫』走出去。」蕭富元先在北京郊區的別墅每周辦畫展,接著更在房屋新建案辦展覽,為的就是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畫作。
由於解除管制仍遙遙無期,○三年蕭富元只得將畫廊搬至北京北新橋。就在以為一切將會好轉之際,還在裝修期間就遇到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原定五月開幕的計畫,被迫挪到七月。
蕭富元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面對開幕日一天天逼近;他實在沒想到,「開幕當天有五百多人來訪」。分析原因,才知道北京藝術正在起飛,面對世紀疫病的威脅,人們更渴望藝術的慰藉。一直到二○○八年,畫廊的生意都令他相當滿意。
轉戰大陸這些年,因分身乏術,蕭富元曾忍痛結束台北畫廊的生意;○七年他回台重新開始,仍命名「索卡」。「索」源自西方印象派大師畢卡索,「卡」則是女雕塑家卡蜜兒‧克洛岱爾,二字合在一起,象徵男女陰陽二儀相合相生,世代延續。
現在索卡培養的畫家,中國有三位、台灣二位,其中被喻為趙無極接班人的洪凌,作品結合前二代油畫家所特有的「東方藝術的溫柔細膩」與「西方繪畫的粗獷恣意」,評價頗高。
如今培養自己畫家走得長久
蕭富元表示,早在一九九三年就曾在拍賣會看到洪凌的作品,當時她與香港畫廊合作,一九九七年又在拍賣會見到,這時她與新加坡畫廊合作;直到一九九九年索卡才正式與她合作,二○○八年才有收藏家詢問她的作品。培養畫家是一條漫長之路,但畫廊一定要有自己的畫家。
蕭富元不否認「欣賞是主觀」,但投資則要挖掘潛力股,他坦承,不是每次出手都壓對寶。一九九四年他看上中國一位楊姓雕塑家,前年此人作品在上海世博館展出,於是他花了二十萬美元,買入上百件作品;結果才賣出二十多件,這位雕塑家就轉任某大博物館館長,不再創作了。
不持續創作,藝術家也失去價值,「現在倉庫還堆了七十件作品。」蕭富元得到教訓,投資藝術家不能只是喜歡,「如果有五位畫家你都很喜歡,這時就要研究出最有能力、具持久性的畫家。」
問及蕭富元自己最愛哪一幅畫?他笑笑地回答,興趣最大的還是明清瓷器,「收藏了至少五百多件」。他不打算賣,未來最大的心願,是在台南蓋一棟瓷器文物館,附設咖啡廳,讓喜歡瓷器的人可以參觀,並透過喝咖啡達到交流的目的。
蕭富元
台南人,畢業於成功大學經濟學系,從金融業跨入藝文界,並曾跟故宮博物院劉良佑學習文物鑑賞課程,現任台北、北京、台南三家索卡藝術中心董事長。興趣旅遊、藝術品、音樂、古董、紅酒、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