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紙筆手寫所帶來的感動,是永遠無法被電腦打字所取代的。
藉由品牌歷史長達兩世紀的Moleskine筆記本,找回每個生活中屬於自己的靈光乍現。
在一九二○年代,正值文思泉湧時期的美國作家海明威,曾經在寫作空檔,在筆記本上寫下一句話:「你屬於我,整個巴黎屬於我,我卻屬於手裡的鉛筆和筆記本。」雖然海明威沒有點明他到底屬於哪種筆記本,但之後無數的手稿證明,他使用的正是Moleskine。
當代文豪及藝術家最愛
不僅如此,梵谷居住在巴黎時期,先後用過七本Moleskine筆記本,裡面記載著手繪草圖甚至完成作品,當中包括其著名作品《Vase with Sixteen Sunflowers》、《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手稿現收藏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內展覽。
從梵谷到海明威、以及畢卡索、法國畫家馬蒂斯,還有許多極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們的很多手稿、筆記、計畫、構思甚至情感,都在昇華成為名畫及驚世之作前,被記錄及收藏在這名為「Moleskine」的筆記本上。令人不僅好奇,這本擁有圓角長方形、搭配鬆緊帶簡單外形的筆記本,究竟有什麼特色,讓這些名留青史的文人及藝術家愛不釋手?
十九世紀,這種附有鬆緊帶的筆記本是由法國中部的一家小工坊所設計生產,而「Moleskine」(法文原意為鼴鼠皮)這個名字則是來自旅行作家布魯斯.查特文(Bruce Chatwin),據說查特文習慣使用Moleskine筆記本寫下旅遊的作品及心得,還因為擔心遺失筆記本,在內頁寫下他的名字和至少兩個不同國家的地址,承諾拾獲的人必定收到報酬。
到了一九八六年,工坊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查特文除了在停產前大肆收購一百多本Moleskine,還在其著作《歌之版圖》中寫下:「Moleskine已經停產」的訊息,足見他的惋惜之情。
好萊塢電影中的常客
一直到了一九九七年,一位來自義大利的商人偶然邂逅了Moleskine筆記本,因為愛不釋手,決定讓這本筆記本重生,重新註冊這個品牌,試圖重現Moleskine的獨特氣質;因此保留了原有的細節,包括堅固的油布封面、緊密的裝訂以及優質紙張,並配上一條富有彈性的束繩。
不僅如此,還附有由硬卡紙製成的內袋,讓使用者方便存放容易遺失的紙張如票根、便條等。另外也多了新的元素,包括不同尺寸以及可依用途區別的各種款式,如食譜、電影筆記、周曆、素描本等。
照理說,現在的Moleskine,早已不是兩個世紀前藏在藝術家口袋裡的那本筆記本,事實上,Moleskine也試圖重新定義重生後的定位,從原本單純的記錄功能,轉為一種時尚風格與生活態度。
除了常在好萊塢的電影中露面,包括尼可拉斯.凱吉在「國家寶藏」中翻看它、在「愛蜜利的異想世界」中,女主角用來記錄尋人過程,還有安·海瑟威在「穿著Prada的惡魔」中拿著它記下米蘭達交辦的事項。讓螢幕前的觀眾從感受電影主角的生活態度,接受強烈的置入性行銷。
不僅如此,Moleskine也同時發起各種有關旅行及生活的各種活動,例如「帶著Moleskine去旅行」,是讓參加者在筆記本上寫下隨行見聞,再將它送給偶遇的陌生人,如此傳遞下去。或是近期推出的「The Moleskine Passions Exhibition」,讓創作者可以透過筆記、繪畫或是其他的方式,來記錄他們對於自己的興趣(如電影、品酒、食譜等)與生活的感受,並藉由投稿者的生活瑣事分享,讓消費者認識Moleskine全新的主題筆記本「Passion」系列。
▲點擊圖片放大
▲點擊圖片放大
塑造優雅品味的形象
不過,當Moleskine逐漸成為文化、創作、回憶、旅遊的同義詞,成為現代創作者的最佳伴侶時,也有人抱持不以為然的角度,例如專門以「吐槽」為名的網站「Stuff White People like」就將Moleskine筆記本列為白人最愛的事物第一百二十二項, 諷刺有許多人自以為使用這本價格不菲的筆記本,就能像古代文豪一樣文思泉湧,尤其Moleskine並沒有比其他筆記本多出太多功能,甚至成本不超過一美元,這樣的批評令人不禁莞爾一笑。
姑且不論寫在筆記本上的字句是否與其價值相符,也許大家追求的,還是附加在精品文具上那些代表優雅品味的生活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