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市民生路上慈濟設置的一個定點回收站,常常可見一些善心人士將家裡多餘的舊衣服送到這裡。
捐舊衣在富裕的台灣並不是難事,但在收到這些舊衣服後,所有的工作才要開始。慈濟的志工每天都得處理上萬件舊衣服。這些衣服,光整理就很辛苦了,更何況還得一件件地檢查衣服有沒有破、扣子有沒有漏;衣服上十顆扣子如果掉了一顆,找不到相同的,就要把其它九顆拆掉,縫上全新的十顆。
這樣的做法,目的就是為了讓災民在接到慈濟志工送的衣服時,沒有一絲被施捨的感覺。
如此一套細膩完整的標準作業流程,沒有人相信,竟然可以如臂使指的在一個全球超過五百多萬會員的龐大組織,協調運作得比全球任何跨國企業都要來得有效率。
尤其讓人意外的是,每個完全不支薪的慈濟志工,還能始終如一的堅持細節,把每一個動作做到最好,並打從心裡感謝每一個接受他們幫助的人,「感謝他們給給我們行善的機會」。
這一套運作系統,其實是一套極致的服務管理哲學,甚至比五星級飯店的昂貴服務,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難怪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會直言,現代化企業應該要向這些慈善組織取經學習。
本期的封面故事〈好心經營學〉,就是深入了解慈濟基金會幾近完美的運作系統,同時也廣泛的將當前台灣的非營利組織的現況,作完整報導,希望讓讀者們能從輕鬆的閱讀過程中,知道你的善心捐款,如何的被運用到社會的慈善體系中。
與此同時,企業也開始加入非營利組織的運作;不論是比爾蓋茲,還是鴻海郭台銘,都開始用企業的力量,從事慈善競爭的行列。
這樣的競爭,其實是另一種良性的循環。或許,在企業開始向非營利組織學習之後,非營利組織也要準備向企業取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