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蘇珊莎蘭登和吉娜黛維斯主演了一部很出色的女性公路電影《末路狂花》,電影最後,兩名女主角在警力重重包圍下,選擇了把車開到山谷下,也不願就範,而從車中飛出的合照,象徵了兩人情誼的不滅,感動了不少人。不僅兩人同時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編劇也榮膺一座奧斯卡。
記得在隔年的頒獎典禮上,出任頒獎人的吉娜黛維斯打趣說,很多電影都拍續集,就這部不行,因為主角最後死了。蘇珊莎蘭登則回答說沒問題,只要續集開頭說兩人的車被彈回來,毫髮無傷就行了。
這自然是玩笑話(其實也不盡然,東方不敗不也是先摔下山崖,續集又復活了嗎?而且還變得更加厲害,能用雙手接砲彈!),但言外之意也透露了「續集電」的事在人為!只要你能掰,故事哪有說不下去的道理?只不過反對續集的人,理由更充分。因為絕大多數續集電影的唯一目的,就是耗盡首集的剩餘價值。就如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觀眾永遠學不會教訓與無窮的好奇心,還是讓續集層出不窮。 你看今年暑假檔就有多少部續集電影:《神鬼傳奇 2 》、《杜立德醫生 2 》,更資深的《侏羅紀公園 3 》只不過出場壓壓軸罷了。
《侏羅紀公園》系列的模式很簡單,培育恐龍、無法控制而造成恐龍肆虐、消滅恐龍或逃出恐龍棲息地,如此而已。史蒂芬史匹柏掌舵的第一集,勝在一方面提供前所未有的視覺奇觀,讓觀眾彷彿身歷其境地一塊歷險;另方面也十分技巧讓原本討厭小孩的科學家山姆尼爾在逃難、救難的過程中,與兩個小孩建立同舟患難的感情,均衡了電影的視覺與心理雙重效能。
但後者這部分在第二集就顯得薄弱, 也讓《侏羅紀公園 2 》雖然創下影史首映周最高票房紀錄,卻後繼乏力,距離第一集的總票房還有一大段距離。到了第三集,史匹柏完全退居製片線上,改由《野蠻遊戲》的導演喬強斯頓執導。《野蠻遊戲》片中的「大人 - 小孩」關係, 跟《侏羅紀公園》第一集其實頗有幾分神似,所以這個交棒動作,不無道理。
第三集的劇情又回到首集男主角山姆尼爾身上,為了找尋研究資助,他在富有險家的遊說下,答應陪同他們到著名的恐龍島上空遊覽,卻因飛機墜毀而導致眾人留在島上,照例他們要避免成為恐龍的晚餐與點心,更離奇的是男主角竟然發現這群新品種的恐龍擁有意想不到的驚人智慧。
有趣的是《侏羅紀公園 3 》還沒上映前, 我就在不少網站看到激動的網友互相攻擊的戰況,大抵不脫認為「史匹柏不導,必定退步」以及「只要恐龍活潑生動,管他誰導」,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儘管美國的影評並不賞光,也不看好,但《侏羅紀公園 3 》還是在首映周衝到五千多萬美元的票房榜首, 雖不能跟前兩集相比,但也超出預期成績了。只是,還有再續集下去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