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歲的美國盲人韋翰梅耶、六十八歲的醫生布爾、十五歲的尼泊爾少年薛里,在五月底的一周內先後成功登上聖母峰,征服了世界最高峰,寫下人類新紀錄,也為自己的人生寫下輝煌的一頁。
站在八千八百五十公尺的顛峰上,人類的形體相對顯得渺小,但勇於向自我挑戰、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的精神力量,卻更形偉大。
登山者在「向上提升」的過程中,接受了嚴苛的考驗,在站上山顛的那一刻,他們完成了人生的一大理想,或者是說實現了一個夢想,贏得了喝采與榮耀。政治人物與登山者有相同之處,同樣是要接受嚴苛的考嚴與挑戰,奮力向上,以實現理想。所不同的是,偉大的政治家所追求的目標,不是個人的功成名就,而是如何為普天下黎民百姓謀福,乃至於為全人類開創更光明的未來。因此,我們可以說,當一個政治人物攀登上了個人政治生涯最高峰、位居權力金字塔的頂端時,固然可以因其權位而得到極高的尊崇,但絕不等同登山者般完成了理想、實現了夢想,反而應該視為實現政治理念、為國家、社會、人民服務的一個全新的出發點。
正值總統陳水扁甫結束中南美洲「睦誼之旅」、風塵僕僕返抵國門,並即誓言「出國拚外交,回國拚經濟」之際,眼見國內政局混亂、經濟衰退,兩岸關係、外交形勢危急,我們願掬誠向陳總統進一言,至盼能有補於提升國人福祉,以無負忝列大眾傳播媒體一分子之言責於萬一。
為政之道,猶如登山者登頂攀峰,必須一步一腳印,以務實的態度,向前邁開步伐,更重要的是,要有堅定的方向與決心。正如前所言,在登頂的過程中不免需要嚮導、友伴的指導、協助,乃至於扶持,不必也不可能獨力完成登頂,且無損於功業。
陳總統在出國訪問前宣稱,將在選後籌組聯合內閣,但隨後無論來自總統府方面或民進黨內部所做的解讀,莫衷一是,對於所謂的聯合內閣如何組成、如何運作,是否能體現責任政治的精神,完全未有清楚的說明。面對混沌情勢,在野黨反應不佳,國人對於選後國會重組,似亦無法寄予厚望。
在此之後,陳總統又強調:選後絕對不會釋出組閣權。我們不禁要問:如此堅絕的抉擇依據何在?是一年多來的「試驗」證明了唯有陳總統或民進黨掌握組閣權、行政權確能有助於國計民生嗎?回顧這一年來台灣向下沉淪的現象,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而何以陳總統在選前做如此宣告?
面對國內政局混亂、經濟衰退,以及外交、兩岸關係的艱困情勢,台灣所迫切需要的,是朝野之間的緊密合作、分工,共同奮鬥,但陳總統的做法,等同提前宣告了年底選後朝野合作希望渺茫。
陳總統在去年就任後首次出訪中南美洲期間,曾誓言:不惜動搖國本,一定要徹底追查尹清楓命案;一年後的今天,極諷刺的是,其誓言的前半段已付諸實現,但後半段有關案件真相,仍然石沉大海。此次陳總統回國後說:「出國拚外交,回國拚經濟」,而我們看到的是他在海外「拚外交」的期間,歐洲馬其頓共和國與我邦交瀕臨斷絕;我們希望,陳總統的話不要成為中華民國擺脫不了的魔咒!
毫無疑問,陳總統已然攀登上了個人政治生涯的顛峰,但他能否在選民將之推上掌握國家最高權位之後,領導國家發展,讓國人福祉也能隨之得到提升,仍待時間驗證。要選擇成為一個成功的政治家,走出個人權位迷失,拋卻黨派之私與狹隘的地域偏見,真正造福國人,抑或選擇只求享受虛幻的權力顛峰滋味,無視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