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今年兩個團體的表演行程,意外地排的十分相近,然而兩者風格卻明顯地呈現極大差異。如果看過了雲門二團的《春鬥二○○一》,可以發現他們這次的舞作明顯地語言很年輕,幾位新生代編舞家把題材鎖定在生活周遭的話題,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導引觀眾進入情境;至於雲門舞集此次則依然是主打林懷民的創作魅力,不過此次的《竹夢》又與林懷民以往的作品不太一樣,將強調形而上精神的玄祕性降低,誠如他自己所言,這次《竹夢》其實沒有什麼特定的情節與角色,只是一支很美麗的舞蹈。
長達七十五分鐘的《竹夢》一共包括八個段落,包括「晨霧」、「春風」、「夏喧」、「曲境」、「秋興」、「雨霽」、「午夜」與「冬雪」。單單從這些段落的名字,就可以推斷出這齣作品平易近人的邏輯,從一天的清晨到晚間,經歷了一年四季的時令光陰,現場特別加上各種特效營造的氣氛效果,不管是「晨霧」中繚繞的朦朧煙雲,或者是「冬雪」中飄落的片片雪白,八個段落都營造出竹林獨特的時空感覺,而舞者以強烈對比的黑紅白三色服裝穿梭其間,配上簫樂與阿沃爾佩爾特的極簡吟唱音樂,更是讓整個舞台瀰漫著超現實的疏離感覺。
《竹夢》沒有特意的故事,觀眾將之解釋成「竹子做的夢」或是「關於竹子的夢」都可以,服裝充滿古風的舞者「可以是仙女也可以是竹林七賢」,全憑觀賞者發揮想像自由心證。我不知道《竹夢》跟黑澤明的《夢》有沒有淵源關係,但是從音樂直接發展出來的《竹夢》真的像是一場夢境,不斷變換的光、影、霧、雪在人的潛意識引起共鳴;其實林懷民多少還是想藉《竹夢》說些東西,關於人的縹緲心境以及大千世界的存在道理,不管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或「見山又是山」的禪機,人們應該去自在品味情感的喜悅與苦悶。
編按:《竹夢》將於四月二十一至二十八日於國家劇院演出,而後巡迴台中、高雄,並在台南演出《水月》,意者請洽(○二)二七一二二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