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影壇視盧貝松為最具有好萊塢因子的法國導演,不無道理。早在十三年前,他導演的《碧海藍天》就刻意以英語發音。之後的《霹靂煞》又賣給好萊塢重拍成《雙面女蠍星》,證明不是故事相同,就能複製他這個導演的風格。然後名正言順到好萊塢拍了《終極追殺令》、《第五元素》和《聖女貞德》,儘管評價可能不如他在法國時期的作品,在商業上卻成功地將他推向世界舞台,儼然是當今最具國際知名度的法國導演。
《終極殺陣》第一集是描述一個開車如賽車的計程車司機,誤打誤撞地成為一個烏龍警探的幫手,協助一起破獲來自德國的搶劫集團,因此結為莫逆的故事。其賣點在於精采的飆車競速和動作設計,讓觀影過程宛如一場無須觀眾操控的電玩遊戲,但結局一定是「獲勝」。而在角色設定上,則故意凸顯了警察的傻裡傻氣和升斗小民的身懷絕計, 雖開了警察的玩笑,但也無傷大雅。 而《終極殺陣 2雷霆霹靂》則完全沿用此一模式,只不過這回變成日本黑道要破壞來法訪問的防衛部長與法國警方的簽約行動。就像前集對德國的描繪停留在專開賓士車,這集則把日本黑道設定成忍者模樣,你可以說是無知也好,但這種安排刻意博君一粲的玩笑心理,顯然大過民族主義的企圖。
頗堪玩味的是身為製片人,盧貝松把第一集的劇本託付給曾經也是賽車手的老牌導演 Gerard Pires,但《終極殺陣 2 雷霆霹靂》的導演則換由曾擔任他《聖女貞德》第二組導演、自己也導過《虛擬歌手》等片的年輕新銳 Gerard Krawczyk。 但兩集的風格差異極小,只不過《終極殺陣 2 雷霆霹靂》劇情更簡單(因為它連交代兩名男主角的身分衝突等前提都可以省了)、節奏更快(快到連片長都可以縮減到九十分鐘以內),證明了製片人權力大過導演,甚至令影片歷經不同人執導,依然能維持「規格統一化」的結果。所以《終極殺陣》系列儘管不是盧貝松自己擔任導演的產品,強調盧貝松個人影響力,卻也不無道理。它可能改變了傳統對於法國影片精緻與藝術化的印象,而成為一套類似好萊塢出品而說法語的電影。
這種生產機制上的變化要比探索本片內涵或成就更加有趣(後者事實上有點乏善可陳),也多少說明了在好萊塢龐大體系的壓境勢力下,有些國家除了盡力去維護本土電影的文化特質不遺餘力以外,也有嘗試向好萊塢靠攏的學樣嘗試,《終極殺陣》系列就是後者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