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型的歌手無論作品賣或是不賣、歌好或是不好,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其實是一種風格;受人議論的,則是創作的態度與方向。豬頭皮與張雨生都算是創作型的歌手,都可以用此兩種角度來進行檢視。
此番整理出版「聽雨生的歌」,很清楚的展現張雨生對音樂創作的傾向。他雖然年輕,明顯深受西洋搖滾樂的影響。在編曲與個人唱腔方面,不論是飆吉他的方式,浪漫高亢的吟吼,都可發現張雨生對六、七零年代老搖滾音樂的深深眷戀,熟悉當時西洋音樂的聽眾,都不難從「聽雨生的歌」當中,聽到這些熟悉音符的「魅影」。
其實「天天想你」時期的張雨生,頗有校園民歌時代那些歌手的神韻。可以看作民歌凋零之後,依然衍生的精神,以身為大學生(或是知識份子)自詡的理想色彩來從事創作。
相對的豬頭皮(朱約信)一出道便旗幟鮮明、很「很龐克」。他頑童式的音樂風格在「我是神經病」、「外好汝甘知」出片後,完全確立。人人雖然不知道他的未來(下一張)專輯的走向,但是肯定是大雜燴,融合各音樂類型。在豬頭皮的音樂當中聽到那卡西、台語老歌、原住民歌謠、老外的硬式搖滾、爵士、拉丁音樂等等,一點都不奇怪。
這張新專輯「小豬頭皮的遊樂場」,在音樂性上仍是如此,第一首「耶穌恩友」的福音歌曲一起,不禁令人懷疑豬頭皮底是要表現虔誠還是嘲諷?!沒有辦法,聽眾習慣輕鬆嬉鬧的豬頭皮,習慣用這種方式去理解他的作品,直到了解他曾經經歷的喪女之痛之後,也許才能放他一馬,以其他的角度(雖然還是半信半疑,朱約信不耍寶了嗎?)看待作品。這張在創作方向上明顯以小女兒「小豬頭皮」作為主軸的專輯,隱隱之中有的是已為人父的疼惜之情與對生命無常的包容,但是這種誠摯,很快就被五花撩亂的樂曲曲風所掩蓋,聽眾能聽出他與以往不同之處嗎嗎?只能憑每人的自由心證了。
相對於豬頭皮音樂創作的大方與自信,張雨生顯得溫和懷舊,但也浪漫得可以。另外的差別是,一個還會繼續創作下去,另一個則已成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