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位於嘉南平原上,濁水溪潺潺流過,物產豐饒,擁有豐富的自然風光及人文歷史。而百年前,土庫便是雲林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在2022年由一群有衝勁、活力的青年,組成「土庫好COOL商圈」,憑藉眾人齊心的強大能量、創意與拚勁,初次報名全國商圈2023年吃貨必遊組,便奪得第二名的佳績,拚勁令人激賞。
雲林縣土庫鎮與鄰近的馬光,過去是雲林的中心點,也是南來北往交通的必經之地,鎮上有牛墟(農業市集)、戲院,小小土庫鎮卻培養逾70位醫生,地方經濟能力與條件非常強,但也因開發較早,資源具足,現代化的開發速度相對緩慢。在土庫好COOL商圈成立前,土庫熱鬧的市集或活動,最多是配合花季時的假日市集,或是愛心捐血活動。
2022年土庫好COOL商圈成立,集結了許多當地老店新生代,這群人接受完整的商業概念、專業訓練與行銷角度,更珍貴的是願意為了家鄉付出與動員,面對商圈的大活動,從事前宣傳、概念宣導到活動當日,商圈成員都以熱情與真誠,緊緊聯繫住每個土庫人。
魏安助理事長表示,土庫好COOL商圈成員有強大凝聚力、動員力與爆發力,一起努力把事情做好且充滿新意,才能讓土庫商圈的表現與成果進步卓越。
新一代上陣 各有所長暢快發揮
土庫COOL商圈理事長魏安助表示,商圈成員多是年輕一代,比較敢突破、動員能力強且團結一致,以共創、共生、共好的理念集合起來貢獻資源與想法,大家一起往前衝,為從小生長的土地盡一份心力。
去年商圈舉辦了第一屆土庫國際生活節,舉辦萬聖節變裝踩街、夜間市集與國際桌遊日等等,不少商圈成員為了盡心力,自願將店面休息一天,全心為活動付出,展現高度凝聚力與向心力,也因此吸引不少土庫民眾出動全家參與活動,熱鬧非凡。
於2022年起,土庫好COOL商圈舉辦第一屆萬聖節活動,串聯土庫國際生活節,聲勢更是盛大,至今已辦理第三屆,不僅吸引了許多定居在附近的新住民,希望透過活動把具有家鄉味的甜點小吃與生活帶進活動,甚至連當地城隍廟宇也積極參與百鬼夜行的搞怪變裝、歡樂的踩街活動,未來也會將土庫在地特產融入食農教育的規劃,例如:了解蒜頭、玉米、花生……等農作物如何栽種、採收與運用於料理中,活動設計更親近民眾,以及融入在地。
以數位科技行銷產地與民眾更親近
魏安助理事長表示,在數位行銷上,由於商圈成員多有概念,且會員中更有網路設計專業,為了讓行銷數位化在學習上更簡單,將商圈遊程與在地特色商品透過FB、IG等平台推進介紹,並結合數位導覽與商圈網站,努力推動資料數位化是每處商圈店家共同努力方向,減碳生活從自己做起。
在商圈IP設計上,透過經濟部商業發展署的商圈廊帶式合作輔導計畫,打造雲林145廊帶商圈的IP吉祥物,同步進行廊帶商圈串聯,提升識別曝光。例如一想到土庫就會想到令人垂涎三尺的鴨肉麵線、佔土庫農作八成的蒜頭以及商圈代表錢幣,綜整各意象元素,打造屬於土庫特色的「鴨鴨金」,另外虎尾則有代表糖業文化的「糖小虎」以及西螺具有讚譽西螺物產豐饒的「猴賽雷」。在行銷推動上,則運用商圈串聯IP製作以寶特瓶回收紗製成的手提袋, 比從原生聚酯原料減少約80%的能量消耗,也減少約75%的碳排放。
阿海師鴨肉麵線是當地頗富盛名的老店,湯鮮料足。
低碳旅遊搭配現代科技更具國際化
樂米工坊第三代廖緗琳表示,身為農業大鎮以及商家第三代,為家鄉貢獻的心意很強烈,她接手後開始盡量改用在地原料,並投入低碳旅遊,讓自家一條生產線變成全台第一間米烘焙故事館,也致力減低碳排放量,並開發效期長的新商品,將台灣米發揚光大。
透過雲林145廊帶商圈,以香燈腳文化路徑串聯土庫、虎尾到西螺,以大眾運輸工具或是低碳運具,鏈結商圈店家、產業、文化,搭配庶民小吃,以數位商業平台揭露各商圈店家資訊,包含中、英、日、韓文等,不僅能讓國際遊客更加深入了解在地文化資產,更能從中實踐低碳遊程。
樂米工坊負責人廖家祥、廖緗琳成立烘焙故事館,讓更多民眾理解各項無麩質的米製加工品。
樂米烘焙成功開發出高質感的各式米蛋糕與黑米土鳳梨酥,民眾驚呼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