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勸父砍掉6公頃檳榔樹「被罵學壞」,20年後變8千棵樹海…薰衣草森林董座:種樹感覺沒用但實質很有用

勸父砍掉6公頃檳榔樹「被罵學壞」,20年後變8千棵樹海…薰衣草森林董座:種樹感覺沒用但實質很有用
▲雄獅集團總經理黃信川(左)和薰衣草森林董事長王村煌(右)一起種樹。

彭蕙珍

美食旅遊

彭蕙珍攝、薰衣草森林提供

2024-03-12 21:22

00:00/00:00
x1

減碳、樂活,已成顯學!雄獅集團總經理黃信川看好產業發展趨勢,去年8月成立「台灣樂活永續協會」。3月12日是植樹節,他號召會員於薰衣草森林新竹尖石店舉辦「植下一棵樹,收穫一片林」活動,種下15棵肖楠。

黃信川表示,這項活動未來每年都要持續做下去,目標是5年內種1千棵樹。他指出,協會目前有50家企業會員,以「一帶一入」,今年再增加50位會員,「明年會員200家,2026年達到400家。」

「台灣樂活永續協會」會員包括食、宿、遊、購、行等領域,形成堅韌的綠色產業鏈,他說明:「我們要打群架,這對產業是正向的,期許透過大家的力量,讓社會有所改變。」他更看好綠色旅遊將成為未來的主軸。

 

螢火蟲季吸遊客  成最旺季節

 

活動邀請薰衣草森林董事長王村煌進行專題演講。他笑道:「川總說5年要種1千棵樹,我爸爸在山上有6公頃土地,原本是種檳榔樹,20年前我勸他砍掉檳榔樹,他有幾個月不和我講話,可能覺得我學壞了,罵道:『你也不想想檳榔養大你,種茶難道不會破壞水土喔!」

 

「他很悲傷,有一天清晨6點我聽到電鋸的聲音,原來是他砍掉了檳榔樹,種了8千棵柳杉、肖楠、樟樹及烏心石,這些樹現在長成了一片森林。」

 

「每到4月、5月是薰衣草森林最棒的螢火蟲季,也是我們一年收入最好的時候。」他有感而發的說:「種樹感覺沒用,實質很有用。」也因此,薰衣草森林有自己的碳權。

 

▲王村煌的父親砍掉檳榔樹(上),種了8千棵樹,現長成一片森林。圖/薰衣草森林提供

 

堅持做對的事  造福社區

 

23年前,王村煌跟著創業夥伴林庭妃與詹慧君,在台中新社試圖打造台灣最早以森林為主題的咖啡庭園。當時他們在山林裡思考:「要呈現甚麼樣的價值給這個世界?」

 

20多年來,薰衣草森林以「營造幸福感」為中心,對客人、員工、合作夥伴都如此貫徹,期許用款待的心,創造共好。原本的森林主題咖啡庭園,現成為擁有8個品牌、22家據點的休閒產業集團,更邁向海外,在北海道經營特色民宿。 

 

「我們總在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並為下一代堅持做對的事。」

 

他分享,一直以來薰衣草森林都希望共好,「不只我們好,更要大家一起好,像在新社,薰衣草森林帶來人流,帶動地方咖啡館、民宿群聚效應,發展出特色產業與生活圈,吸引城市的青年回鄉就業,提升平均所得、平衡城鄉差距。」

 

 

最早做綠色婚宴  碳排僅854公斤

 

「永續從第一天就在我們的DNA。」10年前薰衣草森林經營「心之芳庭」,申請綠色婚禮認證,取得全亞洲首張國際低碳認證婚宴場所,所有的婚禮場地布置都是可再利用、可回收的環保材料。

 

「一場綠色婚禮所排放的碳含量約854公斤,比一般傳統婚禮所排放約14.5公噸的碳量少了16倍左右。」

 

「婚宴一定要吃燕窩、魚翅嗎?沒有需求就沒有傷害。」他說明:「我們也是第一個取得BSI的綠色婚禮,比香港半島酒店還早幾年。.」

 

「當時每個人都笑我們是傻瓜,因為認證申請不是送件而已,從營運到服務流程,都要依據規範去執行。」

 

他驕傲道:「去年我們全品牌熱銷商品通過碳中和國際認證,到現在還是被問,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因為我們相信永續不是經濟的對立面,兩者一定可以共存。」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政府單位決心不足,讓台灣社宅興辦起步晚,進度持續落後。這場賽車要迎頭追趕,「(興辦)速度」、「油料(經費)」及「續航力(後續管理)」,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首先,為何社宅建置進度牛步?負責審計中央總決算的審計部,在去年度審核報告中就點出,自一七至二二年底前上網招標的社宅標案,從第一次招標至今年三月底止,平均要花十一.八七個月,甚至有案子超過二年未發包,工程有延宕問題,這與過去二年營建成本提高,缺工缺料,造成廠商無意願投標有關。

 

民間團體也有類似觀察,認為近年來台灣住宅市場過熱,反而連帶影響社宅興辦,「某部分是政府咎由自取。」住盟研究員廖庭輝直言。

 

他指出,從國內住宅開工宅數來看,一六年單年僅約六.九萬,到了二二年單年已達十四.六萬戶,六年間數量翻倍,但國內營造量能有限,導致廠商寧願優先承接民間建案,也不願承接政府的社宅建案。

 

對此,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受訪也坦言,過去二年確實存在社宅流標問題,但自去年下半年起,狀況已有改善,今年至今二十多案中,只有三案流標。

 

長照瓜分住宅基金九成財源

 

除了興建速度,社宅作為長期推動政策,須有永久、穩定的財源作為「油料」,這讓挹注社宅興辦的「住宅基金」扮演關鍵角色。

 

只不過,住宅基金目前的法定財源僅有「房地合一稅」,根據《所得稅法》,房地合一稅收入應用於住宅政策和長照支出,但上路以來,扣除統籌稅款一○%後,其餘九○%全數進入長照基金,引發不小爭議。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就曾質疑,房地合一稅全都分給長照,社宅掛零,沒照顧年輕人。民進黨立委郭國文也直指,長照需要經費,但用於住宅基金更符合名目,否則「很難說服民眾,為何把所有房地合一稅都投入長照。」

 

直到今年四月,財政部等部會修正辦法,才明定明年起房地合一稅餘額至少有一○%要挹注住宅基金。

 

更嚴重的是,住宅基金財源不穩定,自一八年至二二年間,除二○年度外,其餘每年皆仰賴國庫撥補二十億至五十億元,明年度更因租金補貼政策要撥補超過三百億元,此外,基金淨值更不斷縮水,從一八年的四九九億元,大幅減至去年底的三四四億元。

 

「油料」不足,還只是當下困境,社宅蓋完需要長久維運,後續管理更要精確估計財務,維持穩定續航。只不過,官方預估與實際卻存在嚴重落差,讓財務出現更多不確定性。

 

審計部在報告中也點出,負責管理社宅的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以下稱住都中心),出現「租金收入高估」、「興建及營運成本低估」兩大問題。像是住都中心預估六十年的社宅租金收入為近九千億元,但審計部預估僅七千億元;住都中心預估社宅工程建造費用約四千億元,審計部核算則需四千七百多億元。

 

審計部直指,因為經費的錯估,將讓住都中心的現金收支,從賸餘三百多億元,轉為短絀二千九百億元,若無法清償債務,就需內政部概括承受,國家買單。

 

近年住宅基金財務及國庫撥補情形

 

社會福利目的  不應考量自償

 

事實上,對於這樣的錯估,民間並不感到意外。廖庭輝直言,台灣的社宅興辦在起步階段,很容易低估成本。他舉例,日本、韓國興建一單位社宅,若需花上一百元,以未來營運五十到五十五年估算,成本要再花一百元;但台灣卻只多估三成到五成,「一開始就知道一定不夠。」

 

「未來要不就是調升租金,不然就是補貼更多。」他點出,這是早期社宅制度不健全造成的估算誤差。甚至在租金方面,中央的住都中心採用較舊的估算方式,未考量到折舊,租金會不斷往上漲,與其他地方政府管理的社宅算法不一樣,對民眾會產生困擾。

 

不過,對於審計部點出的一連串「錢關」,政府打算以「撥補」治百病。吳欣修認為,若將社宅視為社會福利一環「撥補本就應該」。外界或許認為公共建設都要有自償性,但既然是社福目的,「沒辦法靠這個賺錢」,不應以自償做考量。

 

吳欣修強調,審計部所指的短絀是社宅興建後約五十年週期,實際上一年約五十多億元,可藉國庫撥補因應,若未來社宅數量成長,營運成本會有降低可能。

 

黃麗玲也認同社宅應視為社會福利,不該有盈餘或能自償;但她點出,台灣社宅蓋得緩慢,或許可藉由規畫設計、循環經濟的角度,更好控制成本。

 

邱顯智認為,住宅基金光靠撥補,代表每年會變動、財源不穩,且其他社福政策經費也會被壓縮。此外,房地合一稅課徵過多,代表房地產市場過熱,不是好現象,因此用來挹注平抑房價的社宅政策,會更名正言順,政府也要研擬其他財源,讓住宅基金財務更穩定。

 

在興辦社宅這場競速比賽中,台灣已經落後,不僅要踩住油門,加滿油料長期支持,在駕駛座上的政治人物們更要有遠見,秉持「不是自己任內剪綵也要做」的決心,才能讓社宅推動之路走得更穩健永續。

延伸閱讀
我們沒有要搶人類飯碗!AI擬人機器人同台齊喊「不會造反」:開發者對我非常好、我很滿意現狀
我們沒有要搶人類飯碗!AI擬人機器人同台齊喊「不會造反」:開發者對我非常好、我很滿意現狀

2023-07-10

AI也搶外送員飯碗?日本Uber Eats「讓機器人送餐」,輝達、三菱電機當推手!缺工問題有解?
AI也搶外送員飯碗?日本Uber Eats「讓機器人送餐」,輝達、三菱電機當推手!缺工問題有解?

2024-03-08

當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動起來那一刻,科幻成為現實!AI技術提升會增添什麼變化
當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動起來那一刻,科幻成為現實!AI技術提升會增添什麼變化

2023-06-19

機器人照顧人類、協助人類的時代來臨了!黃仁勳:AI的下一波是實體AI 如何教會機器人聽懂人話?
機器人照顧人類、協助人類的時代來臨了!黃仁勳:AI的下一波是實體AI 如何教會機器人聽懂人話?

2024-06-03

谷歌AI機器人「太有自信」瞎掰事實嚇到蘋果?傳內部測試「1招」防杜撰 連員工都要被選中才能用
谷歌AI機器人「太有自信」瞎掰事實嚇到蘋果?傳內部測試「1招」防杜撰 連員工都要被選中才能用

202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