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4年世界封城、停擺,不能往外走的香港人,掀起一波國內深度旅遊熱潮。
推動多年的九龍「西九文化區」躍升成為藝文熱區,好萊塢電影《變形金剛》也在銅鑼灣有了餐飲旗艦店,經典景點星光大道經美化改造,已成世界級海濱地標,從藝文、飲食到老景點一舉新創、升級,新版本的香港已經準備好,待世界遊客造訪。
街頭寫字匠的手稿 成為港味電腦字體
如果不是有機會聽五十歲的耀華製作室第二代李健明「說」招牌,一般人大概永遠也不會想到,站在街頭看招牌,原來也有學問在。
李健明說:「最古老的招牌和牌匾、對聯的形狀格式相似,應該是從這裡演變而來。」霓虹招牌是一九二○、三○年代從上海引進香港,二戰時期,壓克力膠片作為軍用物資出現,具堅硬、重量輕、加工容易等特點,隨後才被用來做招牌。
香港腹地小、店鋪密集,為了讓客人從老遠就注意到,不少店鋪會將招牌「橫放」,各行業的招牌款式多固定,中西醫以黑白色居多,時鐘酒店做紫色,當鋪則一律做成蝙蝠吊金錢的形狀。鬧區鋪天蓋地的招牌盛景,隨著香港政府在二○一○年起,從招牌尺寸、離地距離,到伸出馬路多長都公告規範,自此不符規定的老招牌紛紛拆遷下台,倖存的大招牌僅剩下不到五面。
霸道的招牌,猖狂占領街道的即視感喚不回,但是從小在招牌堆中長大的李健明沒有忘記,他將上一輩「寫字佬」的手寫招牌字彙整成電腦字,老派香港的「招牌體」,褪去舊皮囊套上新裝,要從街頭走入家庭。
一體成型 李漢書法風評佳
由於父親李威長年做招牌生意,十歲起,李健明就幫忙做瑣碎活,也會從九龍坐小巴往旺角收送物料。到李漢的攤位找他寫字,再將字體取回做招牌是要事,當年新填地街是寫字匠聚集地,李漢不在名街擺攤,名氣並非最響亮,因沒架子、交貨迅速,培養出老主顧。
李健明說:「李伯伯擅長楷書,筆畫夠粗、有氣勢,辨識度高,在密集的環境也看得清楚。」他在書寫大字時勾粗、狂放帶點北魏體的氣魄,將所有筆畫連接起來「一體成型」的連筆風格,更方便招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