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退伍後跑去澳洲,他揭背包客打工度假「賺很快」真相:賺到第一桶金很簡單,但存下百萬年薪不容易

退伍後跑去澳洲,他揭背包客打工度假「賺很快」真相:賺到第一桶金很簡單,但存下百萬年薪不容易
▲作者木村白哉

木村白哉

美食旅遊

四塊玉文創提供

2023-08-18 09:41

作者木村白哉(Patrick)高職讀電子、大學轉工管、碩班學企管、替代役背法條,退伍後跑去澳洲務農,他表示,從澳洲開始的第二人生,開拓了思想與視野,讓自己有了從台灣以外的角度看世界,也有嶄新的觀點看台灣。

 

「賺」到第一桶金很簡單,但「存」到百萬就難上許多。不論賺多賺少, 背包客在稅制上就要先上繳15%的最低賦稅門檻,剩下的稅後薪資,才得以支付當地的食衣住行等生活花費,除非身兼多職,或是克制慾望,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存到年薪百萬。

 

稅要繳多少可以算,生活費可以省,但是澳幣長年貶值的問題卻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澳幣自從2011、2012年的30元( 台幣:澳幣=1:30 )跌到 2022年的21元左右(2020年3月一度跌到16元)。以一個2012年來澳洲打工的背包客,為了等澳幣回升到30元,這些年來反而會越套越深,最慘的狀況只會得到縮水近半的澳幣資產。

 

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因此即便再怎麼努力,外匯問題仍是無法改變的最大關鍵變數。不過與台灣相比,澳洲年薪百萬的門檻相對容易達到,只要認真存,存錢速度也比台灣快上許多。

 

同樣澳洲1年,有人賺了稅前百萬;有人賺了稅後百萬;有人存了稅後百萬,你說誰比較厲害?打工度假簽證開放至今已有10來年,仍然很多人搞錯問題的重點。


澳洲物價其實不高

 

從台灣的薪資水準看澳洲物價的話,會給人東西很貴的第一印象;如果從澳洲當地的薪資水準來看,其實跟台灣的物價水準差沒多少。 

 

對於沒去過澳洲且對澳洲沒概念的人來說,下意識都會用台灣的薪資所得去看待澳洲的物價水準。其實到當地打工,領的是澳洲的薪資水準,因此用澳洲的薪資角度來看當地的物價水準,較不會有所偏頗。 

 

「單」看「物價」的話,跟台灣實際上差不了多少,有些商品跟台灣的價格相比,甚至還比台灣便宜。

 

(圖片來源:《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

 

不僅是加工食品,澳洲的一級產業很發達,所以像是牛奶、肉品都比台灣便宜,且由於當地人不吃動物的內臟(雞肝、豬肝等)及魚頭等物,因此這類食物,在當地不受喜愛,導致價格比台灣低上許多。還有國際商品,像是賣到全球的Switch和Apple、三星、NIKE等品牌的商品,為防止有心人士做跨國買賣賺價差,破壞價格行情,因此國際商品通常會針對各國匯率,做統一訂價。 各國、各地、各通路通常也會限制無法跨國宅配,以防匯差問題導致的價差,或打折促銷的活動出來時,有心人士透過活動低價取得商品,再轉寄或轉賣到其他國家賺價差,導致破壞行情的狀況發生。 

 

以iPhone14(128GB)的規格為例,在台灣的Apple官方價格為台幣 27900元,在澳洲官網則標價澳幣1399元,以台幣兌澳幣約為1:21來看, 澳幣1399元大約為台幣29379元左右,與台灣僅有台幣1479元的價差。 以薪資水準相比,台灣目前法定最低月薪26.4K來看,即便1個月不吃不喝,行光合作用,終究無法在1個月內買到iPhone 14;反觀在澳洲領最低法定薪資,以稅後每小時澳幣22.71元來看(背包客通常領的是臨時工薪水), 1週38小時就有863澳幣的週薪,不用2週就能買一支iPhone14。

 

以我實際在澳洲每週存500澳幣的進度條來看,確實只需要2週多就能買到一支iPhone 14;反觀在台灣,以25~29歲的薪資中位數來看(澳洲打工度假簽證限制在31歲以前,因此取25~29歲的區間比較),40K的月薪(47.9萬除以12個月)省吃儉用一點,才可能壓在1個月內存到一支iPhone 14的錢。 

 

可能有些人覺得用iPhone 14舉例有些不妥,畢竟不是每個人存錢就是 為了買iPhone。上述例子只是想告訴大家,在國際商品的統一定價下,台灣與澳洲的薪資差異所導致購買力的差異。購買力的差異不僅在手機上能看到, 更能套用到其他的3C產品與家電上,也同樣能沿用在國際運動品牌的球鞋、服飾品牌的衣褲等,概念都大同小異。 

 

因此在國際商品價格普遍都差不多的情況下,薪資所得越高的國家,國際商品的價格更顯得便宜。更不論像澳洲這樣的資源大國,還擁有極低的進口關稅,讓本地貨及舶來品在價格上不像台灣差異甚大。 

 

從民生用品、3C產品一直到奢侈品,基本上價格都跟台灣差不多,只是用當地的薪資水準去看,就顯得夠有競爭力(就是夠便宜的意思)。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背包客來到澳洲後,看到很多在台灣買不起的商品,在澳洲賺到錢後就開始肆意揮霍、買到失心瘋的原因。

 

因此有些人回到台灣後,終究身無分文,當問起:「怎麼存不下錢?是澳洲生活花費太高嗎?」你會得到類似的回應:「錢沒有不見,它只是變成我喜歡的樣子。」 

 

那常常聽到澳洲東西很貴,是在貴什麼?貴在物價之上,疊加人的服務、 技術、知識或加工費用。像是高級餐館、醫生、水電工、律師等這類著重在 「人的附加價值」的部分,讓消費者除了物質之外,額外為人所提供的附加價值買單。 

 

在當地有點檔次的餐館,連當地人都嫌貴,除非遇到假日或特別的日子,才會久久吃一次;在澳洲為了跟醫生說話,就必須先付澳幣100 ~ 300元的掛號費(台幣2000 ~ 6000元),問診結束後,醫生會再針對病患的狀況在開一個沒有上下限的門診費用(手術、藥物等等)。

 

稅前百萬很好賺,稅後百萬才是挑戰

 

澳洲雖然有著世界第一高的基本薪資,但因為稅率及匯率問題,前往澳洲賺第一桶金的難度來到近年高點。即便表面上法定最低薪資來到歷史新高,但匯率卻處於近年低點,再搭配2017年實施的新稅制,錢沒賺1倍,稅先多繳了快1倍,等於多賺的錢都入了政府的口袋。 

 

所以基本薪資創新高有何用?不都被稅率與匯差給毀了。奉勸還在考慮來澳洲打工度假的人,請先確定自己來澳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出國開眼界?體驗異地生活?還是賺第一桶金? 

 

如果是打算來賺第一桶金的,即便所得稅級距有所上調,澳洲整個大環境(匯率)跟制度(稅制)對背包客仍極不友善。相對的,2020年澳洲碰上疫情跟貿易戰,2020 ~ 2022年在澳洲打工的背包客仍可以賺到「缺工紅利」。 

 

疫情導致的出入境不便,讓澳洲面臨嚴重缺工,澳洲政府透過延長簽證期限,或是加開臨時簽證延長居留時間,希望藉此吸引背包客及外國人留在澳洲,以維持當地的經濟運作。就連長年猖狂的黑工,在請不到人的情況下,在疫情期間也少上了許多。只能說,種種宏觀環境的利多(匯率與稅制除外),讓背包客的生存環境沒有往年般的嚴峻。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巴菲特的最佳合作夥伴——查理 ‧孟格(Charlie Munger )曾說過:「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Microeconomics is what we do and macroeconomics is what we put up with . )」翻成台灣諺語的意思 就是:「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我們無法控制經濟的不景氣,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活在當下,關關難過關關過,將考驗當作墊腳石,苦盡甘來之時,就能品嘗到勝利的果實。 好工作很重要,有本事賺也很重要,在澳洲年薪百萬只是「時間」問題。 畢竟選對季節,有本事做勞力活,3、4個月賺到百萬元的大有人在,只是每個人的運氣、毅力及努力的程度有所不同罷了。 所以,站在宏觀的角度來看,澳洲似乎沒有往年那麼好賺。但是站在人生閱歷的角度來看,澳洲適合來體驗一回看看,除了過程中看到不同的「景觀」視野外,也能順便提升自己的「人生」視野。 

 

因此,如果來澳洲打工的首要目標是賺錢,除了付出勞力獲得薪資收入外,也別忘了要考量背後的「隱沒成本」,像是職涯中斷、放不下的親朋好友、應負的責任等,並切記每個選擇背後都有它的代價。不論最終選擇待在台灣還是過來澳洲,不忘一句老話:「請對自己的選 擇負責!沒有人有義務為你的選擇善後擦屁股!」真要決定來澳洲打拚之前, 還請先在台灣三思、三思、再三思。

 

作者簡介_人生PM-木村白哉(Patrick) 
 
高職讀電子、大學轉工管、碩班學企管、替代役背法條,退伍後跑去澳洲務農,旅澳回台後從事動力機械相關產業。是一位擁有開源節流思維、「不務正業」什麼都略懂一點的斜槓少年,時常被會計系老婆抱怨比她還要「會計」(計較)。未來想成為一位專業於「資源整合」、可應用於不同產業的「通用型專才」。

本文摘自四塊玉文創出版《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

我這次到越南拜訪第二大的電商TiKi CEO Mr. Son,他30出頭歲,就在七年內打造了越南第二大的電商平台, 他講的英文是流暢標準的美國口音,當然他也在美國讀過書,在公司裡用英語接待訪客是很稀鬆平常的事。這不只是越南,如果要講,泰國、馬來西亞,那更是如此。

問:就您觀察,何以台灣社會普遍對於新南向國家還是存在著認知落差?

答:重點還是在於我們的國際化程度不夠,台灣喊國際化、自由化,從1980 年代就開始了,但口號喊了30 年,並沒有真正落實,所以有關國外的媒體報導相對很少。雖然出國旅遊的人不少,但是都還停留在比較膚淺的觀光層次,沒有真正深入去了解他國的文化。其實東南亞還是我們最重要的鄰居。當然現在自助旅遊、背包客相對多了,那這現象應該會改變。

我們國際化的程度不夠,反映在我們的英語教育不普及,台灣職場上對英語的使用還是不熟悉。我以前在民間企業跟越南最大的移動通信商越南軍用電子電信(Viettel)做生意,跟我們打交道的公司員工普遍英文程度都很好,相較於國內的公司,我自己公司的員工寫出去的英文email 都讓我汗顏。所以不要看不起人家,不要覺得我們高人家一等。

問:針對培育企業人才來說,開發新南向市場應該鼓勵學習英語還是當地語呢?

答:最理想的情況是要學會一種當地的語言,英文也必須流利。企業界的朋友跟我講,他們在台灣招募人才、派去越南工作,這個人如果會講越南話那當然最好,如果英文也流利,那就更好了。因為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甚至是過度全球化的時代,一間企業經營到一個程度,絕對不是說把本地的客戶、產銷、通路、物流處理好就好了,而是一定要跟國際連結的。

很多台商到東南亞投資設廠,還是跟外部世界有相當連結的,所以業界朋友認為,新南向政策除了培養東南亞語系的人才,這些人的英文如果也流利,那就是一百分了。

問:您建議,台灣的中小企業該如何善用新南向政策整合資源的概念,與全球市場連結?

答:貿協在東南亞所有重要的國家都有駐點。過去一年,國內企業諮詢東南亞台貿中心的現象大量增加,這顯示政策確實發揮引導的作用。新南向政策不再像以往是純粹的投資,更重要的是把東協當內需市場的延伸,我們認為這個訴求企業界都聽到了。

很多中小企業以前可能沒有想到要去東協開發,但他們聽到政府推動政策的訴求後都前來諮詢,其中有很多是希望技術輸出、開拓內需市場做服務業,這就是政策引導的成果。

那政府要怎麼提供企業更好的服務,協助他們南向?我在總統府時即主張政府應該從PMI 做起。P 是人才,人才這塊,需要教育部、僑委會的力量,外貿協會也做人才培訓,培養企業界跟海外台商需要的人才;M 就是融資,這就是三個信保基金:農保、中小企保、海外信保,再加上中國輸出入銀行來協助業者南進; I 就是商情,這部分貿協要負很大的責任,我們必須提供業者正確的市場資訊,盡可能協助業者在當地找通路。開發內需市場要有好的通路,協助企業解決物流的問題。

問:以產業來說,哪些方面可能是台灣企業南向的優勢?

答:這需要一個一個國家來對應,因為每個國家發展程度不同。基本上台灣最強的是高科技資通訊(ICT)產業,這塊在東南亞環境還不成熟,所以你看很少有高科技產業去投資,郭台銘先生在東南亞投資也只是做代工而已,確實土壤還不夠成熟。

但台灣對東南亞相對上還是有很多優勢,農業科技就是我們的強項、醫療產業也是,還有水產養殖、食品加工。機械業我們很強,台灣是世界的工具機強國,越南每年進口的大宗項目裡有一項就是工具機。

還有技術輸出,統包服務方案、太陽能、綠能解決方案,包括LED太陽能發電,這些在東南亞都是很需要的。印尼有一萬七千座島嶼、菲律賓有七千多座,像這種國家不可能去蓋大型火力發電廠,太陽能發電對他們來講就很重要。我們的造船業也很強,特別是玻璃纖維(FRP)的漁船。所以要看每個國家的發展階段來對應。

問:新南向政策耕耘一年多以來,依您觀察,在人才方面相對欠缺的是哪一塊?

答:最欠缺的,是台灣年輕人走上國際的打拚意志,也就是企圖心。我的觀察是,東協現在還是很值得台灣年輕人去打拚的,有很多創業機會;或是到台商的公司,因為東協台商普遍面臨接班的問題。

東協台商的第二代有很多都是在歐美接受教育,熟悉歐美優質的生活環境,所以要他再回東南亞管幾千人的工廠,年輕一代有自己的想法,不見得想要再繼續經商、管工廠。

也有企業家的小孩讀的是財經,最後選擇到英國學烹飪、當廚師,不願意接班,所以很多台商最後面臨把在東南亞的企業賣掉,而很多中國企業等著要買,因為是現成的訂單、團隊、工廠。如果他們要賣的話,很多中國大陸的企業是馬上買走。

問:新南向政策的下一步,您會最希望著力的面向?

答:最希望著力而且已經在著力的,是為台灣的業者打開印度的大門。針對印度,貿協正在推動產業旗艦計畫的大戰略,已經進行了半年。

印度這個市場太重要了,將來的人口很快會超過中國,且比中國年輕太多了,平均年齡27 歲(中國平均年齡37 歲),人口紅利才剛開始。很多國際機構預測,到2040 年,印度就會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那麼重要的市場我們過去卻一直忽略。

我上個月到印度,就直接去大企業參訪,透過這種連結把印度的大企業跟台灣的供應鏈連結起來。再來就是幫中小企業克服他們會面對的市場資訊、通路物流、銷售人才、倉儲、展示中心等問題。所以我們外貿協會下一個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全力協助業者,進軍印度市場。

黃志芳
出生:1958 年
現職:外貿協會董事長
經歷:總統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外交部長、總統府秘書長
學歷:台灣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

本文選自《English Career》第61期

延伸閱讀》英文寫作功略 邀請函該怎麼寫才精確又不失禮? 

延伸閱讀
澳洲打工度假隨隨便便都年薪百萬?他公開自己農場打工15個月薪資結構:高薪終究是用時間堆出來的
澳洲打工度假隨隨便便都年薪百萬?他公開自己農場打工15個月薪資結構:高薪終究是用時間堆出來的

2023-06-03

他賺2400萬43歲提早退休,近60歲卻得假日跑車貼補家用:這把年紀去給人家打工,可能也沒人要了
他賺2400萬43歲提早退休,近60歲卻得假日跑車貼補家用:這把年紀去給人家打工,可能也沒人要了

2023-05-17

為什麼東南亞移工這麼喜歡直播?在台工作逾10年,印尼看護道出異鄉下的打工人心聲
為什麼東南亞移工這麼喜歡直播?在台工作逾10年,印尼看護道出異鄉下的打工人心聲

2022-12-07

從國中打工開始學理財!這個台灣女孩如何隻身日本,從留學月賺18萬到工作2年多存下500萬?
從國中打工開始學理財!這個台灣女孩如何隻身日本,從留學月賺18萬到工作2年多存下500萬?

2022-07-28

打工遊學是浪費青春!他擔任管理職超過20年:錢沒存、英文沒學、回台還削官減薪...這3種辭呈我不會慰留
打工遊學是浪費青春!他擔任管理職超過20年:錢沒存、英文沒學、回台還削官減薪...這3種辭呈我不會慰留

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