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家族、白藍鵲現蹤
「我們把過剩的菇菇太空包跟特殊配方混合,模仿森林的有機質,吸引生物進來,現在已經可以看到四種螢火蟲。」站在隊伍前頭說話的,是頭城農場的企畫經理暨環境教育人員林宏達,老農場還有什麼叫人難忘的把戲?張大耳朵仔細聽。
兩隻大型野豬帶頭,後面跟著幾隻花白小豬,一群十幾口,入夜的稻田有牠們夜遊的蹤跡,一方池塘做澡間,草叢是夜寢床席,農場一二○公頃的腹地,都是野豬家族的棲息地。
水稻田滿水溢流,雜草叢生的泥地就成為動物閒晃的大廳,野豬留腳印簽到、白色台灣藍鵲也擇地築巢,吃福壽螺的台灣藍鵲、食蟹獴登門拜訪,兩頭水鹿在綠林裡東張西望……,農場派出七台攝影機,長年「埋伏」這群野生大軍,連海內外大獎常勝軍劉燕明導演,也選擇這裡拍生態紀錄片。
因為地點好,成為雪山山脈北側的野生動物棲地之餘,園區內有「梗枋溪」獨流入海,也是台灣洄游動物的棲地熱區。林宏達說:「農場有很多陸域、水域的觀測,這裡是水質觀察點,也是白痣珈蟌、過山蝦、鰻魚等生物繁衍的地方,生態意義很重要。」
帶上農場隨處摘採的野生花草,在這條養育物種的清澈溪水邊倚坐,先做伸展身體的靜心操,喝口以大葉田香、月桃等從森林各種高度萃取出來的草葉茶湯,再將收集的花草對稱排列,拼出「花草曼陀羅」。林宏達說:「曼陀羅是西藏人所發明,他們會用沙子做對稱畫,有時候要花一、兩個月,完成後風一吹就把它吹掉,練習不執著的心。」
有機菜園替產地護土固碳
越過小坡往後場走,漫步兩公頃的有機菜園,森林裡落葉覆蓋之地,土壤溼潤、有小動物棲息,自然的智慧是最好的教具,這座菜園學著不斷覆蓋落葉或是有機物、選擇性除草,做好護土固碳。
林宏達說:「因為土太營養了,這裡上個月都還有山豬來!」不使用化肥的友善農法為了避免蟲害,種的都是珍珠菜、紅鳳菜等蟲不愛吃、較「野」的菜,「蔬菜長出來的茼蒿花、百香果花就用來做裝飾,在產地很多東西可以運用。」
菜園邊以木塊、竹管隔間的小房間,則是讓昆蟲休息的「昆蟲旅館」,白天開房讓遊客認識蟲隻,夜間再跟著生態老師看竹節蟲、青山蝸牛外出散步。
農場旁還有另一條聞名的健行路徑,淡蘭古道中路、有百年歷史的梗枋古道,與頭城農場緊緊相鄰,走進古道,可抵達頭城農場五十公頃的林業用地生態造林區。離去前,迎著太平洋的風吹拂,擦乾汗,種下一棵代表自然永續的希望之樹,在旅行同時照護台灣自然,讓旅遊更難忘、有意義。

鳥類的餐桌掛在樹梢上,很有森林野食的意境。

綠色廚房是遊程裡的第四張餐桌,套餐式上菜,健康的米飯、新鮮豬肉簡單煮就很美味。

野豬的餐桌是用黑糖粉和炸地瓜做組合,好吃又能長知識。

瑞士籍廚師吳小龍,把農場的菜園當自家市場,天天新鮮採摘。

120公頃的農場環境很好,不用急著趕行程,光散步就很放鬆。

梗枋溪邊的靜心活動,可以喝茶、排列花草曼陀羅。

夜間生態觀察,有機會找到彷彿有偽裝術的竹節蟲。
頭城農場
宜蘭縣頭城鎮更新路125-1號
03-9772222
友善海釣廚房 吃著海味讀生態
旅行吃在地海味,懂得聰明消費也是支持海洋永續的方法。
「漁村廚房」隱身龜山島正對面的梗枋漁港,由原本從事幼教工作的林淑貞掌理。餐廳雖然賣的是海鮮,因認知到漁村文化推廣的重要,對漁港捕撈生態暸若指掌的林淑貞,進而設計出吃海鮮結合漁港導覽的遊程。
她的先生早期開製冰廠,因為興趣才造船釣魚。林淑貞說:「我先生很有保護海洋的概念,釣到小魚會放回海裡,有時處理魚,在魚肚發現塑膠袋,我就會告訴客人海洋永續的重要性。」
這裡的漁獲都是用一支釣、延繩釣等友善法捕獲,客人進門,林淑貞會詳細解說各種魚隻和捕魚法做宣導,「船上掛很多燈泡的就是一支釣漁船,因為是釣竿一支支釣上來,魚身不會擠壓破壞蛋白質、馬上冰鎮能保鮮,數量不多,不會過度捕撈破壞生態,白天釣深海魚,晚上點燈引魚群聚,釣透抽、白帶魚。」她說。
從一支釣延伸出來的延繩釣,則會在一個水桶上綁兩百個鉤子,能釣到黃鰭鮪、鬼頭刀、鯊魚等較大型的魚類,魚種多元,一鉤一尾,捕撈的數量同樣有限。
林淑貞還會帶客人處理、烹煮海鮮,透抽清蒸就很好吃,若想油炸,翅膀擺上面,加油和鹽微煎一分鐘最剛好。因為漁獲夠新鮮,不用複雜料理,海味飯糰、去骨白帶魚、煙仔虎等料理口口美味,連國小二年級的小朋友也曾試煮成功。
.jpg)
船上掛滿燈泡的漁船,採「一支釣」的友善法釣魚,維護海洋永續。
.jpg)
酥炸後的去骨白帶魚,入口格外香軟。

走進梗枋漁港,看到四周掛滿彩繪看板的小屋就是漁村廚房。
漁村廚房
宜蘭縣頭城鎮濱海路三段248號
0937-908516
蝶蛙珍鳥當鄰居 蓋矮屋融進綠世界
在「紫森林-三富休閒農場」綠蔭扶疏的小徑散步,幾乎是每走兩、三步路,就能看到一種昆蟲露臉。蝴蝶在蜜源區倚花取蜜、蜻蜓飛上池畔葉間光速振翅,這塊土地靠山、未築城牆,有數不清的昆蟲、植物,但不是呆板的博物館。
盤算著繞已開發的五公頃園區一圈,才剛邁開步伐,經理張孟哲就指著天空說:「這隻是大冠鷲。」跟著他遁入茂密林區,呱叫聲此起彼落叫響,「最常見的青蛙是腹斑蛙,有點像狗叫聲的是貢德氏赤蛙,又叫狗蛙。」
才聽他學幾聲蛙叫做示範,接著黑、白、黃、褐色蝴蝶,沿路於原野間飛舞,長滿浮萍的生態池也引來蜻蜓駐點。在不見人煙的休園日,看上去靜謐的農場一點也不寂寞,各物種齊聚一方土地討活,日子忙得很。
自減收入只為營造永續生態
「小時候我最討厭的就是生物課,我是來到這裡才開始認識生態。」張孟哲嘴裡這麼說著,雖然有聘請老師做生態導覽,相處十餘年,這幫管不得的野生鄰居叫什麼名字、帶什麼習性,他略懂一二。
帶著工業設計的背景,張孟哲和太太徐儷偵從中部移居宜蘭,當農場第二代,三富休閒農場的雛形,其實是岳父徐文良一手捏塑。
經營過珊瑚、椴木香菇、園藝花市,徐文良有一套自己的生意經,當年他買下這塊地植樹當展廳,聯外的新寮橋還沒建好,新寮溪附近河道又是伏流區,一旦下雨漲水就過不了,鄰近土地多種柚子和樟樹,隸屬偏僻地帶。
碰上政府推動休閒農業轉型,這塊地跟著轉做綜合型農場,用盛產的文旦柚研發下午茶,更開闢可以容納三百人的烤肉區、七十組客人的露營區,假日客滿營收可達十餘萬元。
張孟哲說:「我岳父是很省的人,物品能利用就再利用,農場裡很多設計都是為了節約能源。」愛惜物資的徐文良對生態同樣憐憫,露營區高朋滿座、賺進大把現金,他卻在二○○五年擇善固執地出聲喊停。
有了光害,螢火蟲就進不來,露營和烤肉門檻不高,但是生態有錢不一定能做起來,「早期做生態導覽,我曾經聽到小孩子跟爸媽說,老師在學校教的都記不起來,來這邊他全部都記得了,我聽了很感動。」徐文良回憶。雖然停掉賺錢的設施,收入變少,生態維護他仍持續做。
仰賴有仁山植物園環抱、開發破壞少的自然環境優勢,他把營地全拿來當生態棲地,四處請教專家、做苦工,著手物種復育,自然永續的觀念和實踐之路,他早從十八年前就開始舉步,走在很前面。
農民靠天吃飯,賺的是辛苦錢,雖然肯定永續生態的價值,但是回報在哪裡?徐文良看不到,「農場就是自己的家,生活過得去就好。」他說。慢慢的,生態開始繁盛穩定,育成了蝴蝶、豆娘、螢火蟲、貓頭鷹、穿山甲、獼猴等高密度的物種多樣性。
倚山場區,有大鳳蝶、網絲蛺蝶等八十種蝶類,上百種飛蛾也在此寄宿,全球只剩不到七千隻、瀕臨絕種的八色鳥,每年四到六月會擇此棲息繁衍。蛙類復育成果尤其顯著,當時在台灣可見的三十二種青蛙之中,就有二十二種在場裡現跡,連東華大學也將這裡列為蛙調基地。
自製防蚊桶打造綠意環境
宜蘭雨水多,環境潮溼容易生蚊,這裡的蚊子密度卻很低,「因為有生態防蚊桶,用養蚊子來滅蚊子的方式減少蚊害。」張孟哲笑說,自己就是佩服岳父這項發明才回來。
徐文良在塑膠桶裡擺入清水和兩條大肚魚,再鑽孔以連通管做淨水器,維持魚隻健康,兩百多個生態防蚊桶擺置樹蔭下,打造蚊子愛的環境,引牠產卵,再由大肚魚吃掉孵化的孑孓,養成滅蚊食物鏈。不用插電、餵飼料,極其簡單的防蚊桶,不僅台灣業者想學,連香港人也曾跨海求教。
用自然保護自然是另一種最天然的方法,走入後山步道,整排半身人高的九芎樹妥善植入,「九芎好種、根細、抓地力好,種在這裡可做水土保持。」張孟哲說。數個生態池鮮少用水泥砌築,而是以黏土做防水層,大面積地板也用可重複使用的石板。張孟哲說:「石板連接處有多孔隙,可以保留透水性,也讓物種有生長空間,活動路徑不會被阻斷,能重複利用的建材更是永續材料不會壞。」
瓶裝水喝完用來裝魚飼料、沐浴備品也用環保品牌,四年前農場擴建,新增紫森林住宿區,為了維持環境通透綠意,徐文良還刻意把建築蓋矮。他說:「建築物太高,整個環境就跟都市沒兩樣,每個人價值觀不一樣,追求經濟就不適合做農場。」
住宿區開張遇疫情,農場順勢取消遊客入場,一片淨土只讓住客獨享,「這樣能接觸到真正喜歡這個環境的客人,我們雖然是親子場域,但是沒有遊樂設施,小朋友來這裡奔跑、抓魚蝦、餵鴨子,聽老師導覽夜間生態,常常待到不想離開,很多家長為了小朋友會一來再來。」張孟哲說。
永續生態旅遊的實踐,徐文良和張孟哲這對岳婿接力做示範,要讓遊客在旅行的同時,也能和大自然取得平衡共好。

網絲蛺蝶身上有著特殊圖騰,又叫地圖蝶,在農場恣意穿梭。

瀕臨絕種的八色鳥也是這裡的嬌客。

小朋友在偌大的戲水池裡玩水、抓魚蝦,玩到不想回家。

張孟哲移居宜蘭當農場第二代,為了保留周圍綠意,農場裡的建築堅持低蓋。

種滿落羽松的龍貓隧道,維持山中的自然美景。

蛙類復育有成,在這裡可以看到貢德氏赤蛙。
.jpg)
部分園區以石板鋪地,間隙讓其他動植物有縫隙生存,建材還可以重複利用。

看似不起眼的生態防蚊桶,是徐文良自己的發明,能有效減少蚊害。

紫森林住宿區的空間設計同樣講究節約能源,窗外還可見大片美景。

賞螢火蟲的步道上有青蛙造型的夜光石,夜間觀察生態環保不耗電。

散步農場,也有機會遇到彷彿戴著長帽的人面蜘蛛。
紫森林-三富休閒農場
宜蘭縣冬山鄉新寮二路161巷88號
03-958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