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是許多文化人的夢想,除了商業書店,台灣鄉里村鎮中,藏著很多和一般書店不一樣的有機書店,青年用各界捐贈的書籍進駐偏鄉,以推動在地老少的閱讀風氣為使命, 再採「以書換書、小額捐金」的方式營運,激起地方創生火花,這些有著使命感的有機書店,綻放非一般的在地文藝魅力。
【不賣書、只換書】
科技男翻轉客庄老屋,開啟有機書店人生
有機書店的概念創始人盧文鈞,原本是科技業高管,二○一四年因工作關係來到關西,發現了荒廢閒置的石店子老街後,愛上老鎮氛圍,並在此落腳。
原本只是單純將藏書搬進老街工作室,讓鄰居自由交換或借閱書籍,沒想到換書的人愈來愈多,才讓他萌生正式成立書店的念頭。但他想開的是能「建立人與人關係」且推廣閱讀的在地平台,他從二手店交換物品得到靈感,創立「不賣書、只換書」的「石店子69有機書店」,人生從此跨足文創產業,至今已九年。
紅褐磚瓦平房改裝的空間裡,木質老書架擺滿數千本藏書,牆上掛著客家傳統粿食照片展。因身處客庄老屋,盧文鈞鍾愛老屋創生和客家文學書籍,還舉辦故事朗讀、音樂會和文學工作坊,甚至讓年輕作家白宇軒駐店寫作兩個月,出版了《小鎮地方學》,敘述短居關西的日常見聞與心情。
認識小鎮 從有機書店開始
他以有機書店帶動鄰里街坊的活絡,更陸續吸引了陶藝家、植物染職人、文青咖啡廳進駐老街。「有機」是能自己自由生長的經營模式,每家書店如同一粒種子在鄉鎮發芽,店裡的書也以小額換書方式流通,他解釋:「這個名詞用行銷語彙來看,就是個噱頭,讓人好奇想來這家偏鄉的有機書店,來者可從這家有趣的書店,去深度認識每座小鎮。」
開辦食堂 揪鄰里老少共食
他當初推動有機書店時,也曾被在地耆老反對,覺得「打擾」小鎮原有的安寧,但他從社區關懷和信任感出發,先在關西創始店舉辦「共好食堂」,讓社區媽媽來煮料理,邀請鄰里老少共食,彼此聊天、關懷,彷彿在地的「活動中心」。
在盧文鈞推廣下,有機書店開始百花齊放,包括去年開幕的王功、萬巒書店,他開設的直營店有八家,加上其他返鄉青年、東漂族所開的據點,在全台開枝散葉達十四家,他說:「有機書店用一種逆向操作的方式進駐偏鄉,在看似不可能的環境中找到生存方式,慢慢發展出一種串聯的品牌概念,這是一開始我也沒有預期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