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農產品外銷如何透過母雞帶小雞,助攻臺灣鳳梨掀海外金色旋風

農產品外銷如何透過母雞帶小雞,助攻臺灣鳳梨掀海外金色旋風

時序入春夏,正是南臺灣鳳梨的飄香時刻,隨著種植技術提升,品質好、甜度高的臺灣鳳梨,所到之處屢屢掀起金色炫風,是外銷水果之王,2019年全盛時生鮮冷藏鳳梨年外銷量達5萬1,476噸,產值逾20億元,又以中國與日本為最大宗國。然而2021年中國海關總署以檢出介殼蟲害為由,宣布暫停進口;台農發不願讓臺灣鳳梨外銷之路蒙塵,攜手農民、包裝廠、冷鏈運輸一條龍助攻,將臺灣良品打開澳洲、新南向成熟國家市場,在農委會指導下,協助農民落實源頭田間管理,獲得日本消費市場99%正面評價,照亮臺灣鳳梨外銷之路。

 

「鳳梨是臺灣非常重要的外銷農產品,核心任務就是要幫國內小農與優質農產品尋找國際出路,發揮貿易商母雞帶小雞精神。」台農發董事長洪忠修博士指出,往年臺灣鳳梨外銷量約占總產量1成,以往高達9成是銷售到中國市場,然而3年前一只禁銷令,凸顯過度集中單一市場以及分散風險的急迫性,危機也成為健全臺灣鳳梨外銷的轉機。

 

品質好甜度高 輸出日澳大受歡迎

 

 

無庸置疑,氣候適宜加上種植管理技術優越,讓臺灣鳳梨在市場上素有品質好、甜度高好口碑,為了幫鳳梨找尋新出海口,經過三年多努力,也帶來敲開澳洲市場大門的振奮消息。「澳洲是非常重視食安檢疫國家,要建立優質品牌形象,我們必須從田間就和農民一起努力合作,種植符合澳洲用藥品質規格,再經過層層檢疫,才能送到澳洲市場。」建立輸澳鳳梨的白名單,也可成為往後向其他外銷國家敲門的範本。

 

從數據上來看,日本目前仍是臺灣鳳梨最大外銷國,農委會統計,今年期鳳梨收穫面積約7,186公頃,總產量估38萬3,010公噸,截至3月底,臺灣鳳梨外銷日本總量已達5,787公噸,隨著每周以千公噸持續輸出,今年臺灣鳳梨外銷日本目標總量可望達2萬公噸。讓農民振奮的是,從日本網路搜尋,今年早春偏寒,2月底前採收鳳梨品質較不穩,隨著3月氣候回暖、品質穩定,消費者正面評價高達99%。

 

提升農產冷鏈 延長鳳梨上架時間

 

 

別看鳳梨外殼堅硬,事實上,要讓海外消費者品嘗臺灣生鮮鳳梨的最佳賞味狀態,冷鏈運輸也是關鍵之一。洪忠修解釋:「農產品禁不起折騰,尤其前二年疫情造成全球貨櫃塞櫃、塞港,多拖一二天就會讓生鮮產品的新度降低,完備的冷鏈條件與精良包裝,才有機會把好的農產品從產地送往海外市場,讓產品維持應有品質,並延伸上架銷售時間。」

 

從日本與澳洲成熟先進市場經驗可發現,產品質量才是維護顧客忠誠度的最佳保證。蒐集海外消費者意見,回饋給生產者與包裝廠,「消費者導向是非常重要的觀念,唯有符合消費者要求,才有擴大市場的空間,清楚把國外市場的要求傳達給國內生產端,是我們的責任之一。」

 

臺灣優質農產品在海外最怕遇到削價競爭,這也是貿易商責無旁貸的功課,目前已成功讓臺灣鳳梨在日本賣出單顆1200日幣(台幣276元)高價,並採高於一般市場的收購價格,直接將利潤回饋分享給農民與包裝分級廠,帶領產業攜手共好。

 

源頭管理做起 產銷一心呵護國寶

 

 

臺灣鳳梨要在海外持續飄香,必須從供應鏈源頭田間管理做起,唯有源頭種植出優質良品,才有後面國際市場行銷空間,台農發在產業有專業經理,在鳳梨生育期間會和農民交換意見,提醒遵照農委會指示施作安全用藥,在推廣品種上,除了過往金蜜、王蜜,去年也針對日本市場推出新品牌蜜甘味。除了攜手產銷二端悉心呵護臺灣國寶,隨著疫情趨緩,也積極邀請國外採購商來台實地走訪鳳梨產地。

 

「光是今年至少邀請十來組日本採購商來台交流,帶他們到農家與包裝廠參觀,眼見為憑,讓他們放心,也增強採購端對臺灣農產品的信心。」洪忠修表示,台農發成立至今邁向第7個年頭,超迷你團隊一人當多人用,同仁戰鬥力十足,加上相對彈性與機動性,為臺灣農產品打開一條外銷康莊大道,實踐公私夥伴關係,成為串接公部門與民間的最佳橋梁。

 

 

 

「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就讓牠吃完。」石正人抱著實驗精神,將吃飽長大後的蛆倒到新的廚餘,果然隔天廚餘再度被消耗殆盡,蛆也變得更大隻,後來甚至羽化成飛蟲,經比對後,他才確認該蟲子的學名稱作「黑水虻」。

 

黑水虻的一生可分為卵期、幼蟲期、蛹期和成蟲期,一個循環約四十天,且用途相當廣泛。第一,能吃廚餘,一公克的蟲卵孵化出來的幼蟲,一生約能吃掉十公斤廚餘 ;第二,可用作雞或魚飼料;第三,剩餘的蟲糞便、脫殼等殘渣還能拿去菜園當有機肥料

 

「離開台大昆蟲系之前,我不知道這隻蟲,而且以前我都是在滅蟲,更不可能養蟲。」他自嘲說,過往自己多專攻防治蟲害,豈知在退休後反倒養起蟲來。

 

從一開始吃廚餘,到後來他拿去養雞、堆肥,蟲愈養愈多,民宿廚餘都不夠吃,還得向山下豆漿店回收豆渣,「現在養的蟲一天能吃兩百到四百公斤豆渣。」石正人邊走進飼養基地,邊指著一旁堆滿的廚餘桶說。

 

再往裡走,還有一台垂直圓柱形的機器赫然佇立。這是他花費三年、投入上百萬元研發的「自動化飼養機」。

 

石正人解釋,黑水虻蠕動過程會不斷發熱,導致周遭溫度上升至攝氏五、六十度,高溫則會造成幼蟲死亡,因此要每天翻攪降溫。但隨著飼養量增加,徒手完成費時又費力。

 

石正人捧起親手飼養的黑水虻幼蟲,這些看似 不起眼的蟲子,卻是造就永續民宿的大功臣。

石正人捧起親手飼養的黑水虻幼蟲,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蟲子,卻是造就永續民宿的大功臣。(攝影/劉咸昌)

 

拿蟲餵雞魚  取代進口魚粉

 

有了這台飼養機,幼蟲就能每兩小時轉動散熱和通氣,還能每天吃到對應的廚餘量,約莫十天後長成大蟲, 多數用於餵雞,少數製成魚飼料賣給客人。

 

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沈士新指出,台灣每年進口幾萬噸魚粉,但魚粉價錢本就高,加上近年氣候變遷導致海洋資源取得困難,胺基酸組成接近魚粉的黑水虻,會是很好的替代原料。

 

不忘教學初衷,現今石正人每年仍有一學期在台大兼課,此外更受聘宜蘭監獄開設黑水虻養殖技訓班,教導多名受刑人在溫室裡養蟲,最後還能吃到用黑水虻養雞產出的雞蛋,切身體驗永續的意義。

 

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是石正人一路走來的生活哲學。回首退休生涯,他苦笑,「每次清理颱風過境後的慘況,也會埋怨我到底在這裡幹嘛。」但又轉念一想,如果沒有開民宿,如今他可能還被困在枯燥的辦公桌前不能脫身。

延伸閱讀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2017-08-30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2015-01-24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2017-08-28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17-10-12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