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等金門大橋開通,金門人殷殷企盼了三十年。
一座橋,連接了大、小金門,讓兩島變成一島,自此兩方通行,不再僅能仰賴船隻,遊客上島,雙頭通車只要五分鐘,
能無拘束地往山邊走、逛巷弄,喝小酒、吹海風,看大橋燈光秀,金門島上行旅,自此更隨心所欲。
小島新玩點
蓋新橋、回春老洋樓 島上文化新生
外島金門蘊藏富厚文化,小島旅行除了欣賞粗獷景致、細嘗高粱酒等特產,最新焦點是去年十月才通車的「金門大橋」。
通車那天,大批居民聚集朝聖,橋上接連數公里的車陣一度塞車,熱鬧的場面,全因過去往返兩島,帶著繁重行囊的島民,得仰賴約半小時一班的船班,每趟航行前後需花上十五分鐘,除了通行時間有限,還得擔心天候不良影響發船。大橋開通後,車程大概五分鐘即可達彼端,兩地的民生物資補給流通更無礙,遊客探索大、小金門也能更省時省力。
小島的文化之旅,從一座橋開始現新意,金門大橋五座主橋,以「高粱穗心」的形狀設計橋塔,特產高粱的形象語彙巧妙藏入橋中,在實用之餘,同時成為具指標性的表徵地景。
台灣第一座深水域跨海橋
花了二十多年研議、十二年建造,興建期間更歷經招標流標、工安意外等許多風波,最終催生完工的橋身,大金門端起自金寧鄉慈湖路二段,小金門烈嶼端則在湖埔路,全長五.四公里中,有四.七七公里橫跨海中,寫下台灣首座深水域跨海橋的紀錄。
旅客好奇上島一探究竟,賞橋最佳拍照點是「湖下海堤」,這裡的廢棄軍用哨亭是現成擺拍道具,從窗框眺望大橋,能靜靜感受以時光為濾鏡的頹廢美。爬上另一頭、烈嶼最高峰的「麒麟山瞭望台」,這裡有另一個觀橋好視角,能一併將大膽島、猛虎嶼、角嶼、廈門等地盡收眼底。
氣派洋樓年初開放新景點
新橋登場格外聚焦之餘,回頭聽島嶼上的居民絮語,老文化的故事仍沒被忘記拾遺。早期遠赴南洋謀生的金門人眾多,離家打拚幾年賺到錢、衣錦還鄉後,就在家鄉蓋起氣派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