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新食尚部落打造吃的藝術品 品味台東原民文化之美

新食尚部落打造吃的藝術品 品味台東原民文化之美
宋麗婷和先生將二手廂型車改成巡迴餐車,主打海鮮為主的阿美族風味料理,深受旅人喜愛。

台東縣政府廣告

台東,永續發展的標竿

2022-09-30

每年7月中旬,阿美族豐年祭揭開燦夏序幕,穿梭山林的布農族是狩獵霸主,藉由栽植小米記憶日月光陰,蘭嶼島上達悟族遠離塵囂紛擾,保留虔誠信仰與漁獵生活,排灣族與生俱來工藝巧手,襯托渾然天成的貴族氣息,卑南族的花環冠冕傳遞祝福情誼,魯凱族浪漫收穫祭鞦韆儀式,任憑青春絮語浪漫飛揚……原民文化豐富了台東的精神內涵,食衣住行育樂全面展開,兼容並蓄的部落「食」尚,等待旅人們悉心感受探索。

台東縣是全台原住民比例最高縣市,約三分之一人口為原住民族,大家長饒慶鈴發揮女性首長獨有細緻用心特質,把原民文化分享給更多喜歡台東的遊客,2019年啟動「部落食尚」計畫,讓懷抱夢想的店家自由報名甄選,藉由專業餐飲、品牌行銷業師輔導,協助空間改造、餐飲微調,將質樸原民食材升級為吃的藝術品,提升餐食內涵,並推廣至國際舞台,與世人共享大地沃土孕育的美好。

 

◎海岸線魯瑪的私房菜 巡迴餐車主動出擊

 

魯瑪的私房菜巡迴餐車運用大量二手回收素材,融入創意頗有個人特色風格。

 

問眼前的俏廚娘宋麗婷為什麼回到台東?前一秒還拿著菜單幫客人點菜,三不五時還得卡位支援前線廚房炒檯,突然「長濱小吃部」正對面的消防車警笛呼嘯,只見她放下眼前的一切,像電影情節裡的女英雄戰士,咻一下衝上消防車,化身打火義消。想必是對部落濃得化不開的情感,或是對生長土地的熱愛,召喚出骨子裡的熱血。

 

曾經她也像所有的年輕女孩一樣,高中離家北上,做餐廳外場、調酒師、賣雞排,追逐著都市的高薪數字,然而年邁體弱外婆與逐漸年邁的雙親聲聲呼喚,讓她體悟到家永遠才是最溫暖的避風港。回到台東,遇見另一半,組織幸福家庭,開設讓族人暖胃聚餐、交流物資的長濱小吃部,正要築夢踏實,一場世紀疫情打亂腳步。


宋麗婷的父親是老漁夫,豐富漁獲成為餐廳與餐車最新鮮的食材,圖為當令鬼頭刀。

 

「疫情讓很多人都不敢上餐館用餐,加上我們這邊很多民宿或露營區沒有餐廳,既然客人走不出來,那我們就朝客人走去,客人在哪裡我的服務就到哪裡。」宋麗婷和先生將二手廂型車改成巡迴餐車,食材全是船長父親現抓海味,生魚片、炙燒喜烙(silaw)的滋味讓人念念不忘,客製化私廚料理在旅人間口耳相傳,呷好逗相報只為一嘗美味宿願。

 

俏廚娘不貪取暴利之財,她笑說:「有客人出到1個人4千元預算請我做餐,被我拒絕了,當然很感謝客人看得起我們,但這裡食材有限,我也沒有豪華餐廳裝潢,吃的是大自然給與的美好。」反倒衷心感謝台東縣政府原民處指導如何從無到有推動餐車創生,學習行銷推廣並提升餐食精緻度,先生擅長料理,宋麗婷負責說菜,把原住民深厚文化內涵,透過餐飲分享給更多人。

 

宋麗婷家族經營的長濱小吃部成為族人寄賣農漁獲的另類交易小棧。

 

◎縱谷線蕎仁美部落廚房 傳承部落耆老智慧

 

周翠華的巧手創意,把布農族上山狩獵必須隨身攜帶的小米豬肉粽「阿拜」,加入自身排灣族熱愛的芋頭,做出獨家口味原住民風味餐。

 

退休前,有護理師專業的周翠華是延平部落的衛生所照護員,小孩施打預防針、老人健康保健,攸關部落族人的健康大小事,她總是義不容辭。退休後,停不下來的周翠華秉持活到老學到老精神,積極開創事業第二春,號召部落媽媽們成立蕎仁美部落廚房。

 

周翠華原是延平部落的衛生所照護員,退休後經營蕎仁美部落廚房,餐點兼具健康概念與美味。

 

偌大後院,種了小米、芋頭、甲酸漿葉,布農族先生是天生的獵人與農夫,所有食材都來自夫妻倆的辛勤耕耘,加上周翠華的巧手創意,把布農族上山狩獵必須隨身攜帶的小米豬肉粽「阿拜」,加入自家排灣族熱愛的芋頭,以幫助消化的甲酸漿葉包裹,佐以八丈芒綑綁,取代都市常見的月桃葉、姑婆芋,也可避免葉子香氣過重而喧賓奪主。

 

「部落廚房除了歡迎旅人,我也推動孩子的食農教育,部落孩子從國小到大專生都來過我的廚房體驗,我們帶著孩子採集,處理小米、紅藜食材。」周翠華在打造部落廚房過程中,也自告奮勇參加部落時尚餐飲評比,進而有了升級食堂空間的勇氣與計畫。

 

部落廚房也兼做食農教育,團隊會帶部落孩子採集,處理小米、紅藜等食材。

 

面對滿桌餐食,她就像自家媽媽一樣頻頻追問「有沒有吃飽?口味還可以嗎?」她笑說:「來部落,不需要什麼大魚大肉,這些對都市朋友來說都吃膩了,我們利用在地食材,這是老天爺賦予最棒的禮物,搭配部落媽媽們的愛心用心。」傳承部落飲食文化給了周翠華奮鬥第二人生的動力,這股熱情初衷也感動不少食客。


蕎仁美部落廚房的招牌料理南瓜豬肉丸,口感Q彈,吃得到南瓜與豬肉的甜味。

 

◎南迴線卜拉米喇晌小棧 退休警復刻原鄉夢

 

台東縣政府部落食尚的團隊指導,讓卜拉米喇晌小棧從單純耕作升級推出原味餐

 

南迴波瀾壯闊的山海,孕育自然不做作的卜拉米農坊,男主人黃志明曾是人民保母,翻山越嶺在台中打拚,退休後終於能回到朝思暮想的原鄉,反覆思量著如何復刻兒時和祖父母生活的美好點滴,如何將部落耆老的智慧發揚光大,「友善耕作是卜拉米農坊的起點。」被太陽烤出黝黑膚色的黃志明爽朗地說。

 

所謂友善耕種,標準比有機栽植有過之而無不及,黃志明聳聳肩以一句再簡單不過的「就是用心去做」帶過,殊不知,剛回到金峰鄉嘉蘭部落正逢莫拉克風災,強颱肆虐留下的滿目瘡痍,讓從農之路更添挑戰。他坦言:「剛開始我種金鋒四寶小米、紅藜、樹豆、洛神,沒有一樣產量是ok的,完全是與天拚搏,但我們傻傻地做,導入機械農具,一步一步改善,現在成為部落的驕傲,可以組織產銷班。」

 

卜拉米喇晌小棧的食材不強調過度調味,保留天然食材滋味。

 

過程中,黃志明與太太高秀春有著變與不變的堅持。「我父母雖然也是做農,但以前我根本不敢想,一心只想逃離做農,剛開始是先生想做,我就是陪伴他,有時爸媽看不下去也跳下來幫忙,過程中感受到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心力,真的是粒粒皆辛苦。」高秀春溫柔地說。更讓夫妻倆驕傲的是,如今第三代也把務農當做第一志願,報考農業相關學校。

 

莫拉克風災後,黃志明(右)與太太高秀春決定返鄉拓荒,務農守護家鄉。

 

儘管環境更迭變化,但夫妻倆拚了命延續故鄉文化,加上台東縣政府部落食尚的團隊指導,讓卜拉米喇晌小棧從單純耕作升級推出原味餐。招牌搖搖飯是由少量白米加入小米、紅藜與野菜入鍋熬煮,過程中因為容易黏稠,為了避免煮焦,必須不停攪拌至煮熟,過程如同跳舞搖曳生姿,進而有「搖搖飯」美譽。

 

「小時候VUVU(指祖父母)一邊煮搖搖飯,一邊會交代要等長輩先吃,孩子們才能開動,而且必須先從邊邊開始吃,整鍋飯因為不停攪拌,菜根精華會集中在中間,這部分一定要留給長輩。」透過黃志明的解說,一道再家常不過的搖搖飯透露排灣族的倫理秩序。

 

原住民風味料理經過擺盤裝點與設計,顯得秀色可餐,讓人食指大動。

 

◎南迴線阿塱壹部落廚坊 守護土地尋找遺失的榮耀

 

套餐形式的精緻盛盤,絕不使用一次性塑膠,吃美食也能友善大地。

 

同樣位於南迴線上的還有阿塱壹部落廚坊,位於台東最南端的達仁鄉,一望無際是被自然原始包圍的幸褔風景,涼風穿過皮膚吹上樹梢,沙沙作響的樹葉,在靜謐大自然中更顯沁涼。沒有過多都市嬌柔造做氣息,這裡的排灣族部落族人,順應時序採集、狩獵,甚至保留撿拾柴火烹飪文化,堅持不煎炸的料理,反而更能體會食材本身的美妙滋味。

 

阿塱壹部落廚坊主人羅貝雯原本是推廣部落生態旅遊的文化導覽解說員,隨著越來越多遊客前來探秘,也開啟部落接待旅客餐食的需求與契機。透過部落奧援,將以往供部落祭典、年輕族人聚會交流所用的小木屋打造成大通路,文化觀光也讓更多族人願意返鄉服務,活化原本因人口嚴重外移的原鄉部落。

 

阿塱壹部落廚坊主人羅貝雯,原本是推廣部落生態旅遊的文化導覽解說員。

 

靠著一股想恢復部落昔日活力的衝動,羅貝雯找志同道合的族人,一起接待客人經營部落廚坊,推廣排灣族水煮、燻烤、醃漬的飲食文化,「料理我們堅持不煎炸,剛開始沒想那麼多,單純希望讓遊客吃飽,畢竟是生活體驗,不需要過度的華麗包裝,直到部落食尚老師的教導,我們才開始學菜色升級與擺盤、優化餐廳空間。」羅貝雯笑說,原本是採桌菜供應,為求更精緻化,加入部落長輩本來就會使用的植物葉製成呈盤器皿,從原來的單點菜色改成個人套餐,反而更受歡迎。

 

位於台東最南端的阿塱壹古道,吸引不少旅人前往探秘,圖為融入大自然的阿塱壹部落廚坊建物外觀。

 

為了提供旅人吃得飽的餐食,號照志同道合族人共同經營阿塱壹部落廚坊。

 

延伸閱讀

嚴長壽把後半生奉獻給台東,為他蓋美術館!謝金河:「二賢」加持下的台東更有味道了
嚴長壽把後半生奉獻給台東,為他蓋美術館!謝金河:「二賢」加持下的台東更有味道了

2022-09-25

台東發放縱谷區、東海岸重災鄉鎮3100萬元 饒慶鈴:協助鄉鎮做緊急必要處置
台東發放縱谷區、東海岸重災鄉鎮3100萬元 饒慶鈴:協助鄉鎮做緊急必要處置

2022-09-23

台東好山好水好無聊? 才不會!台東靠「這招」徹底大翻身!越玩越好玩!
台東好山好水好無聊? 才不會!台東靠「這招」徹底大翻身!越玩越好玩!

2022-09-22

台東強震把「這座橋」震到位移,恐要半年才能修好!國慶、春節疏運慘了…交通部給解方
台東強震把「這座橋」震到位移,恐要半年才能修好!國慶、春節疏運慘了…交通部給解方

2022-09-21

台東人才培訓打造在地產業鏈 讓外鄉遊子們都能回家工作!
台東人才培訓打造在地產業鏈 讓外鄉遊子們都能回家工作!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