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節前,就到了我最期待的時節,因為最愛的綠竹筍上市了。小時候住在鄉下,只知道一年四時的產季一到,天未亮就要跟著大人去山上挖,從綠竹筍、桂竹筍、麻竹筍到冬筍都有。那時年紀小,對筍並不認識,直到成家立業後,自己也愛下廚煮給家人同享,才漸漸認識品種。我很愛煮竹筍粥,將筍切細絲與生米同滾,清甜細緻的香氣始終是我所愛,也因此非常期待季節的到來。
徐仕豪住在桃園復興區的拉拉山腳下,世代務農,迄今已四代。最早一家都是採茶工,收好的茶都送去大溪老茶廠。茶廠式微的同時,產區綠竹筍竄起,於是徐家便自父母一代開始種植綠竹筍。
起初,徐仕豪與大多數筍農一樣,清晨摸黑上山,以頭燈照明挖筍,中午前收工,回到整理廠整理出貨,一忙就是三個月。「綠竹筍的產季在九月底結束,往年國曆十月後,山上的筍農就會下山,一半去遊覽,一半去住院,看久了真的會擔心。」
飽滿鮮嫩牛角筍 重質不重量
由於當時農產品的出路大多只能交到盤商或行口,產地只要有筍便挖,拚量不重質,加上筍農長年過度勞動,晚年伴隨著各樣的病痛,或者年紀輕輕便開始駝背,讓他下定決心將綠竹筍優質化,種出好產品外,也給自己優質人生。
拉拉山一帶有無汙染的山泉水與清新露水,土壤是砂岩與火山岩地質混合,徐家位於海拔五五○公尺的產區,氣候冷涼,日夜溫差大,溼度也夠,讓這裡生產的綠竹筍纖維細、甜度夠,香氣也足,品質很好。
「我和太太討論後,決定不與市場競爭,只生產每支重達半斤以上的頂級牛角筍,將產量縮小,但單價拉高,只走網路、不上市場,並配合冷藏宅配做配送。去年疫情影響,宅配塞車,為了確保品質,北部的客人我們便親自送貨。十多年來,生意即使穩定成長,現在的農地面積還是比剛開始時縮小了一半。」徐仕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