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的研究是驚奇、冒險、熱血的事,開一周的車程只為了見到一顆石頭、走在還有水流的河床上尋找斷層的露頭,地質學家克服了這些辛苦後得到的是地球誕生的故事;而現在地質嘉年華準備了最安全的路線及全臺最獨特的地質景點,正用同用的態度,把民眾帶去野外親身感受地質的魅力」,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鍾令和博士說。
2019年的地質嘉年華,從南投竹山的內政部消防署訓練中心出發,沿途經過水雕峽谷、濁水溪沿岸、集集攔河堰、獅仔頭山、象鼻山、集山路跟紫南宮一帶,共分為17.1公里、11.2公里兩個路線,共吸引2000多名參加者共襄盛舉。
「在地質學家眼中,臺灣的山海太美了、臺灣有趣的地質議題太豐富了,根本調查不完」,他說,正因為臺灣是世界最年輕的造山帶,這個嬰兒期是地質調查最精彩的階段,每年也有大批歐美學者專飛臺灣研究。而地質嘉年華正把地質學家平常在做的工作,這些只留在相機、電腦資料夾的珍貴紀錄,企畫成一個個生動活潑的野外地質賞析路線,帶領民眾推開地質學的神祕大門。
鍾令和解釋,地質研究的重頭戲是拉去野外觀查地質、找出脈絡,理解地球誕生的過程。而路跑活動跟實際的野外調查有許多類似的態度,有一段路線還是跑在濁水溪河道上的石頭路,並且活動還有警消人員駐點,還可以說比地質學家的調查現場更安全;在無時間壓力下,用跑的、用走的都可以,男女老少誰都能完賽。
地震從人文的角度是天災,但從科學的角度是自然現象,親近地質能對災害有更正面積極的態度。
「不要對地震、颱風、土石流感到恐懼,臺灣島的形成與災害是輔車相依」,鍾令和指出,臺灣島之所以能從太平洋3、4千公尺深的海中升成陸地,就是出於大規模造山運動,而造山運動本身就是地震。並且,稱為臺灣大米倉的嘉南平原,也是在不斷的山崩、土石流所沖積出來的,災害與寶島的形成是互相依存的關係。
臺灣島是活的,規律性經過這些災害,是臺灣人必須面對的事。鍾令和表示,大自然透過地質活生生對我們說起臺灣島從古至今形成的故事;學習地質能認識地球誕生的過程,也能讓每個人用更正面積極的態度來理解天然災害的原委,在生活中達到降低風險與控管風險的利處。
1999年9月21日清晨1時47分,全臺灣人瞬間從睡夢中搖醒,震央在集集境內,芮氏規模7.3的強烈地震,車籠埔斷層的錯動造成地表長達約100公里的破裂帶,也是臺灣百年來傷亡損失最嚴重的地震。
鍾令和解釋,造成921大地震的主因是車籠埔斷層的錯斷,車籠埔斷層是一條南北走向的逆斷層,從卓蘭、東勢、霧峰、到竹山一帶,斷層東側是抬升側,在地形上緊鄰山地;地震發生時,斷層帶出現鋸齒狀的破裂,沿線產生位移變形、地表破裂。車籠埔斷層的平均抬升量約2至3公尺,「最明顯的石崗壩被抬了10公尺,近三層樓高。」
921大地震後,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陳文山教授開始在竹山開挖槽溝研究車籠埔斷層,這個開挖現場也就是後來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園區內有一棟外型像小巨蛋的展館,這是當時地質學者調查車籠埔斷層古地震的研究現場。這裡有4層2公尺高、約40公尺長的槽溝,仔細觀察能見到清晰奇特的地層剖面,有黃棕色、深棕色、淡黃色相間的地層,用心尋找,瞧!相同色塊被規律錯開,這就是斷層錯動的證明。
鍾令和解釋,槽溝每一層的地質變化透露著車籠埔斷層發生的周期和斷層錯動的情形。它告訴了我們在過去2000年,曾發生5次大地震事件,並且每隔300、400年就會有一次斷層活動。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是一個具備科學價值的開挖現場,臺灣每20至40年就可能會發生如921地震同樣規模的大地震,用正面積極的態度接納地震、用正確專業的知識降低災害的風險,每一位參觀者都能在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身歷其境感受地質學研究的意義。
鍾令和博士的竹山兩天一夜遊地質路線:
-Day 1-
《主行程》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921集集大地震是臺灣近代傷亡損失最慘重的地震,災後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投入車籠埔斷層古地震研究計畫,現場保存當時地震的地表破裂原狀,還能在斷層槽溝內看見極清楚的褶皺與斷層構造。
《次行程》集集武昌宮:這個主祀玄天上帝的武昌宮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舊址在921大地震中倒塌,神奇的是玄天上帝本尊卻毫髮未傷,經過請示後,決定在現址的隔壁重建新廟,舊址成為觀光用途的震災遺址。
-Day 2-
《主行程》921地震教育園區:霧峰的光復國中在921大地震時,因斷層錯動通過其中,造成河床隆起、校舍倒塌、操場跑道像毛巾一樣被抬起扭曲。現址規劃改建成「地震紀念博物館」,成為地震教育的戶外活教材,深化民眾的防災、救災知識。
《次行程》名間傾斜電塔:臺鐵集集線的鐵軌剛好被車籠埔斷層切過,鐵軌被扭曲抬起,高壓電塔傾斜16.5度,在安全與結構上通過土木技師的鑑定,才允予保留。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交通方式:
自行開車:從國道3號或臺3線至竹山交流道下,即抵達園區。
相關地質景點: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集集攔河堰水雕峽谷
桶頭橋
林內小黃山
九九峰自然保留區
地方美食:
甕缸雞
蜜地瓜
竹山筍包
竹筒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