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繁華落盡,在這個每年吸引百萬觀光客造訪,但在地人口卻以5%速度快速消失的地方,簡嘉宏如何串聯在地力量,以行動實踐平溪創生夢想?
被暱稱為「獨眼小僧」拉著載運煤礦的礦車改裝而成觀光體驗列車,喀搭喀搭地行使在平溪郊區的軌道上,這是臺灣現存最早的產業用電氣化運煤火車,也是目前唯一僅有還在運行的小火車,是鐵道迷的最愛。
運煤小火車「獨眼小僧」載著遊客駛入礦業文化的歷史場景,訴說過往老礦工的悲歡歲月,成為新平溪煤礦園區亮點之一。
當礦業走入歷史,地方創生正開始
2019年,臺灣最後⼀座煤礦終⽌礦權,宣告平溪礦鄉畫上休止符。事實上,早在1997年就因生產不敷成本而停採的新平溪煤礦,在龔俊逸董事長的努力下,保存了豐富的臺灣煤礦文物、史料與器具,規劃成立了礦業文化與生態自然共存的博物園區。而長期在全臺各地參與產業鐵道文化保存與紀錄工作的簡嘉宏,則是因緣際會來到新平溪煤礦,在龔俊逸的邀請加入成為團隊的一份子,一起為平溪創生而努力。
簡嘉宏(圖右)說過往使用的礦具及最後一代的礦工,為礦業、文化資產保存留下在地的記憶。
「你可能無法想像,平溪區目前只有4千6百多人,比去年整整少了5%的人口,滅村的危機可說是迫在眉睫。」簡嘉宏苦笑說。過去因為對產業鐵道文化的熱情,讓他一頭栽進文資保存的世界,但加入新平溪後,他更開始關注在地的困難,期望透過更多的資源整合,以行動帶動地方創生的力量,讓平溪的業者也能一起共創未來。
於是,從礦業博物園區出發,對外展開國際礦業與鐵道交流,對內凝聚周邊產業共同打造地方創生平臺,最後團隊不負重望,在平溪區公所協助下,以五星級平溪樂活文化山城為主軸,在2019年爭取通過平溪區國發會地⽅創生提案。
新平溪煤斗櫃與洗煤場。
縮小自己、放大地方,為平溪創生注入豐沛活力
成功爭取到地方創生提案,並不代表這條路自此光明順遂,簡嘉宏持續展開與外界的合作,例如:結合大學USR的力量,邀請臺灣藝術大學范成浩教授帶領工藝設計學院跨系所的同學到平溪現地參訪米大菇食農場、菁桐礦工食堂與新平溪煤礦,透過學生的創意和所學和業者討論共創新模式;還有因為新平溪煤礦位於淡蘭古道起點的地利之便,簡嘉宏也緊鑼密鼓與千里步道協會展開討論,迎接即將在臺舉辦的2021年亞洲步道年會。
邀請臺灣藝術大學范成浩教授帶領工藝設計學系所的同學到平溪現地參訪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
從關注鐵道、礦業文化、自然生態到發展步道旅行,簡嘉宏說:「我希望十年後,這裡的鐵路持續運轉,經濟依然活絡。」緊接下來,他還要帶著在地產業的豐沛創意,向中央、地方等公私部門持續展開分享與資源的串聯,一起為平溪創生注入豐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