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老街紛紛吹起「新生」風潮,不同的在地團體依照地方各自特色,設計迎合當地卻融入新創的改造計畫,不僅期待與地方共好,更舉辦活動,邀請外來客入鄉作客,一起感受獨特的地方風情。由台灣好基金會發起的「2025春潮集」,於3/29、3/30舉行,以屏東潮州百年老街建基路為起點,邀請藝術家林舜龍、鞍掛純一,以及600位潮州學子鄉親,以「春神來了!百花開」為題,為老街帶入春天的氣息。
自2022年開始,台灣好基金會即以建基路老街為基地,活動內容從「一點綠」擴散到「點點綠」,從「萌芽」到「盛開」,與在地居民一起打造專屬潮州的地方慶典「春潮集」。而今年推出的「2025春潮集」,以「潮街」、「潮市」、「潮聲」、「潮展」、「春潮講堂」等方面分項展開,要在潮州用藝術共創永續生活。
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說:「台灣每個鄉鎮都有自己的美與顏色。2009年去到東海岸的池上,我看到了一望無際的金色;2016年我帶著台灣好回到故鄉潮州,看見的是不一樣的彩色繽紛。因此,第四年的春潮集我們繼續和鄉親們用藝術共創,探索潮州的色彩與美學,凝聚成大家的共識,展現在街道與生活裡。『春潮集』就像潮州的花果,是從土地裡長出來,由潮州鄉親們一起灌溉滋養長大的節慶。希望大家能體會潮州多元、融合、包容,如色彩繽紛的人情文化,讓更多人體會到台灣鄉鎮的美好,也讓年輕人多一個選擇留在鄉鎮居住、創業。」
活動中,請來藝術家林舜龍擔任藝術統籌,並邀請日本藝術家鞍掛純一來台共創,林舜龍以百花意象,邀集潮州、光春國中兩校100名學子,恣意揮灑手繪「彩紗」。林舜龍說:「地方創生是一個不容易的長期運動,主角是鄉親,藝術家扮演媒介,透過共創,改變鄉親重新看待自己的地方,是地方創生的核心價值。」
▲藝術家林舜龍與百位潮州學子共創〈花舞漫天〉。
鞍掛純一則號召潮州的8所國小以及鄉親共500人,每人一刀一鑿15x15公分的木板,最後拼組1.5x7.5公尺的<來自大武山的禮物>木雕裝置藝術,常設於建基路上,鞍掛純一說:「這是送給潮州的禮物。」他來到這個地方和居民交流,感覺到大家的熱情和親切,很有活力和非常多可能性,也因此可以有很好的作品產出和展現。潮州鎮公所主任秘書則提到鎮公所會扮演最重要支持後盾,讓潮州透過各種國內外藝術展演活動擾動提供養分。
除了有38位同樣有綠色永續理念的職人、品牌來「潮市」趕集,劉維公教授與東吳大學社會系、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同學們,和16家「潮店」店主一起舉辦「潮街行」特展,告訴你小鎮旅行的魅力。劉維公倡議的「小鎮旅行」,是希望大家以生活態度的角度欣賞這個小鎮,跟店家主人聊天發現不一樣的故事。
▲鞍掛純一藝術家與數百位學子共創〈來自大武山的禮物〉。
潮州是台灣戲曲起源地,還有明興閣布袋戲開演、台灣最強電音歌手蘇婭、唱VuVu的歌、台灣好音樂的原青歌手們、國立屏東大學原專班-古源穗文化藝術團、潮州國中之光排灣貝拉樂團、還有麥克風拿起來就可以唱的潮州鄉親,在三山國王廟廟埕的「潮聲」舞台一字排開,用音樂帶動老街的新聲音,和在地居民、遊客一起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