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劇烈,環保、再生等議題愈受重視。從空間設計、產地運輸到餐桌佳餚,綠色能量正悄悄地滲入你我的生活之中。除了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飲食層面則是鼓勵消費者挑選低碳、友善生態與環境之食材。
綠色能量,追求的不只是滿足味蕾,更重要的是如何與環境共生,取之於土地,用之於土地,讓地球資源平衡。
位於台南七股區的「黑琵食堂」,是許多老饕的口袋名單。每到假日,人潮絡繹不絕,一邊享用美食,一邊欣賞倒映在魚塭上的藍天白雲與水鳥覓食身影。餐桌上的食材來自最鮮的七股,讓人感念土地所賜予的珍饈,吃一次就黏人!究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舌尖鮮味,就在你我身旁」
黑琵食堂以誠信、永續、傳承為核心價值。老闆 楊惠欽說:「七股的東西很好吃,要把最好的留給在地。」選用在地食材、地產地銷是店家對食材誠信的堅持,加上遊客的佳評如潮,建構起厚實的基底,讓人一來還想再來。
食堂外的水產冷凍庫,每一項商品除了標價還有不同的顏色分類,分成綠、黃、藍、紅四色。這些顏色代表生產足跡的遠近,透過顏色,消費者可以更清楚的知道,食材從哪裡來,與你的距離有多近或多遠。
綠色代表低碳,產地以台灣本島為主;黃色是加工製品,產地從台灣、中國到加拿大皆有;藍色是遠洋魚種,如比目魚或鮭魚;紅色如魚翅一類,魚翅是辦桌上常見佳餚,但因取用過程過於殘忍,曾引發食用爭議。
「挑」食,也「挑」人
圍繞在誠信、永續、傳承,黑琵食堂能打出知名度,靠的是「口碑」。從2023到2024,連續兩年榮獲必比登美食餐廳推薦,沒有提前預約,只能向隅。
老闆回憶創立食堂之初,曝光度低,客源自然流動。秉持著「幫在地找出路」的信念,食堂的虧損到了第四年有了好轉的跡象,甚至超越前期的營收。老闆說:「當你準備好,客人就會進來。」
即使中間一度經歷疫情,食堂生意仍不受影響,反而成為一股助力。導入電子商務,透過APP系統,進行人潮分流,並進行廚房人力的有效利用。以往是顧客點餐,廚房再做;有了APP系統,可以提前預備或是一次料理再分盤,提升出菜效率與食材利用。再次印證「當你準備好,客人就會進來。」
食堂菜單共分成三種,分別是:假日風味餐、平日單點和客製化料理。假日風味餐,顧名思義,僅在假日才提供。這並非意味著假日限定美味,而是老闆想留給遊客,對七股的第一印象。來源以綠色低碳為主,呈現食材特色風味。
客製化菜單鎖定常客,是黑琵食堂重點發展對象。老闆希望,這群常客不僅享用餐點,更重要的是,吸引認同理念的人參與在地活動,進行食魚教育、體驗在地產業與遊程。菜單上有一句話很貼切:「行有漁力,一起參與。」
「綠色」空間
盛夏七月,中午12點,站在黑琵食堂的戶外空間,竟不覺悶熱難受;相反地,還有一股涼爽的風。
原來,這棟建築物別有洞天。
食堂建置以鐵皮屋為主。屋子上方設有許多窗戶,不接待客人時,會將窗戶全數打開,讓自然風流動,節省使用冷氣。
戶外場地種植許多喬木。喬木高大,樹蔭多,老闆使用水泥磚與繩索,將樹枝撐開成180度平面,增加樹蔭。當風吹過來,流動的速度變慢,達到降溫、涼爽的效果。老闆目光炯炯的說:「也許10年、20年後,戶外空間也不用鐵皮了,這些樹木會成為最好的屋頂。」
除此之外,屋頂設有雨水蒐集系統,灌溉樹木植栽。沿著食堂而建的步道,使用碎石鋪面,下雨時,雨水能更快速滲入地下,避免淹水。老闆發揮巧思,物盡其用,步道上的椅子是使用廢棄水管製成,供遊客休憩使用。
下次,若你走在步道上,不妨找找台江國家公園認證的「生態友善棲地」牌子,猜猜看,上面的鳥類是台灣的哪位嬌客呢?
「紮根.百年店家」
2024,是台南建城400年,這座傳承百年文化與歷史的城市,仍有一群人,踏著先人的足跡,持續耕耘。黑琵食堂在這片土地紮根,漸長出自己的模樣。老闆是虔誠的基督徒,「幫地方做利他」是他的信念。持續與在地連結,創造更多可能性——「3年、10年,再到100年,我們想做的是百年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