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台灣景氣很兩極「一個是AI一個很BI」…產業電價10/16起漲,對通膨影響多大?又會轉嫁消費者?

台灣景氣很兩極「一個是AI一個很BI」…產業電價10/16起漲,對通膨影響多大?又會轉嫁消費者?
▲新版電價調整方案,除民生、住宅與弱勢產業凍漲,其餘產業電價漲幅視用電量、產值成長或衰退等條件區分。電錶示意圖。shutterstock

鄭鴻達

生活消費

shutterstock

2024-10-03 21:30

經濟部拍板10/16起,民生電價凍漲、產業電價則依產值與用電量成長或衰退,區分行業別凍漲、調漲7%或14%,平均漲幅12.5%。此外,經濟部評估此次調整,對2024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影響為0.03個百分點。

而台電也透過政府編列2024年追加預算1000億元,以及編列2025年公務預算1000億元,向立法院爭取共2000億元撥補,以用於補貼過去年度民生用電未調足之差額。

台經院張建一認為,目前台灣景氣有兩極化的現象,分別是比較好的「AI」人工智慧產業,與比較差的「BI」(「悲哀」台語諧音)的傳統產業,因此他歸納此次調整有三大面向。

首先是照顧民生需求及弱勢產業;第二,讓用電較多且有賺錢的業者多負擔一些;第三,鼓勵企業節能。

至於是否會對物價會產生多大影響?張建一認為,目前仍需更細部資料來進一步評估,但產業用電調漲,業者要不要漲價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仍需看產業類型與需求而定,若屬於不一定要換新的「耐久財」產品,若漲價消費者不一定會買單。

能源學者梁啟源則認為,近幾次雖然民生用電凍漲,但和2021年相較,工業電價累計漲幅已達66%,等於是近來所有電價漲幅都由產業負擔,這仍會間接導致物價上漲,當然也會影響產業競爭力。

新版電價產業平均漲12.5% 民生、衰退產業凍漲或減半漲幅

 

經濟部9/30召開的電價費率審議會,拍板10/16起新版電價方案民生電價凍漲,產業電價調整14%,扣除衰退產業凍漲及減半漲幅後,平均漲幅為12.5%。此次電價調整,產業電價漲幅分別有凍漲、7%與14%三種。

 

根據經濟部已向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提出「我國電力能源配比政策,與電價調整對民生物價、產業之影響評估與執行方案」專案報告,書面報告指出,為將對CPI的影響降到最低,民生內需產業,食品(含加工及零售)、攤販集中市場、量販店、超商及超市電價凍漲。

 

報告也指出,為合理反映成本並兼顧產業競爭力,審議會決議就產業電價調漲,並以用電與產值衰退為指標將部分產業漲幅減半為 7%或凍漲,其餘產業則漲 14%。

 

電價調整對今年CPI影響? 經部估僅0.03個百分點

 

至於對物價的影響,報告表示,依主計總處評估方法,電價調漲對CPI影響可分為住宅電價調漲對家庭電費變動的直接影響,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物價,以及產業電價調漲,將透過產品售價間接反映於物價指數的間接影響。

 

報告表示,考量這次電價方案為民生電價凍漲,僅調整產業電價,直接影響效果可忽略不計,間接影響為0.03個百分點,預計對CPI的影響合計約為0.03個百分點。此外,審議會針對民生內需型產業凍漲,如食品、攤販集中市場、量販店、超商及超市等,對CPI實際影響數可望更低。

 

製造業電價漲幅能否轉嫁消費者 學者:視產業需求價格彈性

 

對此,張建一認為,此次電價調整,民生住宅電價沒有調漲,這部分不直接影響CPI,但產業電價有調整,因此對CPI是有間接影響,但是否會轉嫁到消費者或是具體影響多少,仍要需要更多細部資料與統計來估算。

 

至於半導體業等製造業漲幅14%,張建一說,這部分因為消費者不會直接購買,就要看廠商是否有辦法將成本轉嫁、反映到價格上,如例如台積電漲代工價格,就可能會反應到NVIDIA、Google等需要晶片的買家、產業。

 

張建一說,目前台灣民生物價已經很高,因此許多製造業的產品,包括3C產品如iPhone、家電如冰箱等,多屬「耐久財」,不像油價一旦調漲,民眾仍得加油一樣,因此能否將電價漲幅轉嫁給消費者,就得視「需求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而定。

 

張建一舉例,假設需求價格彈性大,iPhone或其他手機若漲價,消費者可能認為就繼續用舊款,不一定要換新機,因此反而導致需求量下滑,因此製造業是否能用漲價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或物價,得視個別產業狀況而定,簡言之就是看「消費者願不願意買單」。

 

產業電價漲幅分「AI、BI」產業 張建一:賺多者負擔得多並鼓勵節能

 

此次電價調整有針對產業別用電量、產值區分不同漲幅,張建一詼諧地解釋,現在台灣景氣很兩極,「一個是AI,一個是『BI 』」,AI這部分就是賺得多、電也用得多的企業,當然就會多負擔一點(漲幅),至於景氣不好的產業,如電子零組件、石化等傳產業,用電量與產值就有衰退。

 

張建一補充,有的產業用電量雖然衰退,但不一定代表其業績變差,也有可能是因為推動節能、改用效率較高的設備,因此讓用電量減少,如此做法也有鼓勵用電戶省電的用意。

 

梁啓源:台電虧損主因非國際能源價格 漲產業電價難免影響競爭力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表示,近期台電透過持續的撥補與調整電價來浥注其財務,經濟部過去一直強調台電虧損與能源轉型無關,但實際上近期國際能源價格屬於相對低點,僅比2021年微高,但這段期間已經三度調漲工業電價,漲幅累計達66%。

 

梁啓源認為,台電累虧仍持續成長,但國際能源價格已走低,因此主因並不是這個,而是因能源轉型政策,要使用成本較高的天然氣、風力、光電替代減少的核能。

 

梁啓源說,基於上述原因,台電勢必每年都要持續依賴增資、撥補預算以及調整電價,雖然民生電價不漲,但是漲幅都由工業用電負擔,產業電價的調整,勢必會間接影響物價,當然也會影響產業競爭力。

 

相關新聞:

菸草製造業電價漲幅竟減半,台大醫批「救命的比不上賣菸的」....經部動手調方案:這些行業改凍漲

 

失業率升、房價飆,德國經濟怎麼了?

 

困局:三頭馬車政府難決策

 

經濟疲弱不振,眾人自然將矛頭對準總理蕭茲(Olaf Scholz)。蕭茲在二一年大選中終結執政十六年的梅克爾政府,他領導的社會民主黨(SPD、代表色為紅色),與綠黨(GRÜNE,代表色為綠色)及重商的自由民主黨(FDP,代表色為黃色)組成聯合政府,被戲稱為「紅綠燈聯盟」。

 

紅綠燈聯盟是德國史上第一次三黨結盟的執政團隊,社民黨立基左派的社會正義、綠黨強推環境永續,而自由民主黨則是右派親商,三個路線截然不同的政黨原本就高度仰賴政治協商,難以快速決策。

 

不巧的是,蕭茲承接梅克爾留下的困局,脫歐極右派勢力崛起、新冠疫情造成政治與經濟震撼,他一上任就爆發俄烏戰爭,接著撞上四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與美元利率劇揚,美中雙極對決更徹底改變了全球產業與貿易秩序,支持德國經濟增長的WTO秩序名存實亡。

 

蕭茲的「紅綠燈聯盟」根本就是「救火隊政府」,被接二連三重大突發意外搞到焦頭爛額,如果不是德國家大業大,在政治、商業、軍事上都有深厚家底,搖搖晃晃的聯盟政府早就熄燈改選了。

 

局勢如此困難,去年十一月十五日,蕭茲政府的大門又被德國憲法法院燒出一個大洞。蕭茲為了拯救經濟,把原本列為特別預算的防疫基金餘款六百億歐元,撥補給「氣候與產業轉型基金」,內閣完成嚴謹程序,也獲得聯邦議會通過,但是反對黨提出違憲審查,最終憲法法院判定,將特別預算挪至正常年度預算的作法違憲。

 

六百億歐元的財政缺口巨大,除了原本承諾給台積電、英特爾設立半導體廠的補貼突然喊停,還有六十億歐元的鋼鐵廠轉型、二百億歐元的電動車與電池相關計畫,全都得另覓財源。德國聯邦政府二四年的年度預算約四七七○億歐元,憲法法院一紙裁決,就短少了六百億歐元,為了維持對台積電等重大投資項目的承諾,蕭茲政府被迫重編預算書,許多部門既定的計畫都遭到大幅刪減,對疲弱的經濟造成雪上加霜的傷害。

 

德國農夫開著坦克車般的農用曳引機上街抗議,就是因為蕭茲政府原本已拍板給予農民減稅,提供燃料補貼等政策來鼓勵農民換用節能減碳的農用機械,確保德國農產品在歐洲與全球有價格競爭力;但在憲法法院判決後,蕭茲被迫大幅刪減農業補貼,瞬間引爆農民抗爭。

 

年度聯邦新發行債務淨額

 

兩難:財政紀律遇上大衰退

 

憲法法院判決造成實質緊縮的衝擊巨大,蕭茲政府重編的預算書在二月二日審議通過,二四年四七七○億歐元的聯邦政府預算,新增舉債金額竟然只有一六六億歐元,還不到二一年的十分之一。

 

梅克爾時期堅守財政紀律,設下所謂「赤字煞車」條款來確保財政健全,但是僵化的法條如今成為經濟衰退時期傷口撒鹽的毒藥。除了憲法法院的裁決,蕭茲與副總理兼經濟事務與氣候行動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為了支持中小企業,提出每年金額七十億歐元的「成長機會法案」(Growth Opportunities Act),雖然在聯邦下議院通過,但是到了各州政府代表組成的上議院也遭遇強大阻力,地方政府擔憂法案會傷害到各州政府的財政健全,吵鬧至今仍懸而未決。

 

德國經濟體系在梅克爾十六年執政期間,走出一條高度仰賴製造業出口的獨特模式,出口對德國GDP的占比高達四七%,相較之下,美國只有十一%,甚至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出口占GDP比重也只有二○%。而德國汽車、機械、化工等產品出口又高度集中在中國市場,深陷中國市場的德國大企業,面對又急又快的中國經濟衰退反應遲緩,最晚撤退,還遭到中國企業反噬搶走國際市場。

 

德國各界當然知道經濟必須轉型、擴大內需與網路新經濟的比重,但轉型需要產業界、勞工界、外加法律體系的全面調整,沒有三、五年看不出端倪。德國產業基礎雄厚、社會健全、財務穩健,轉型當然會成功(不斷創新高的德國股市就是明證之一),只是需要時間。「後梅克爾時期」的德國經濟如何找到新出路,值得關注。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 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延伸閱讀
菸草製造業電價漲幅竟減半,台大醫批「救命的比不上賣菸的」....經部動手調方案:這些行業改凍漲
菸草製造業電價漲幅竟減半,台大醫批「救命的比不上賣菸的」....經部動手調方案:這些行業改凍漲

2024-10-03

10/16新版電價上路!產業用電平均調12.5%,哪些行業凍漲、漲7%與漲14%?台電一張表說分明
10/16新版電價上路!產業用電平均調12.5%,哪些行業凍漲、漲7%與漲14%?台電一張表說分明

2024-10-01

產業電價漲,通膨、物價是否會再高?卓榮泰組節電團隊助企業:終極最高目標「全民節約用電」
產業電價漲,通膨、物價是否會再高?卓榮泰組節電團隊助企業:終極最高目標「全民節約用電」

2024-10-01

民生電價凍漲、產業平均漲12.5%!經部壓線拍板電價10/16上路,影響範圍一次看
民生電價凍漲、產業平均漲12.5%!經部壓線拍板電價10/16上路,影響範圍一次看

2024-09-30

鴻海真有機會取代本田,成為日產救世主?為何日本政府可能是最大障礙,甚至連美國都可能參一腳?
鴻海真有機會取代本田,成為日產救世主?為何日本政府可能是最大障礙,甚至連美國都可能參一腳?

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