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第二個孩子出生,這回她更高齡,但身心無懼,不再做育兒秀。轉向「如何維持婚姻長久」,聚焦在夫妻如何用幽默言語,逗對方哈哈大笑。內容集結成《請帶著我的配偶》一書,一樣討喜暢銷。走遍十五個城市,來到家鄉紐約演出時,母親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痴呆症。
坐上輪椅,你才發現處處是障礙。她請專人照顧媽媽,效果不佳,而且紐約的環境對行動不便者,不夠友善。為了就近照顧,她在洛杉磯找到一個友善的長照機構,那裡讓被照顧者自由生活,盡量減少用藥,用愛取代恐懼。她送媽媽過去,以為可以安全無憂。
問題是,幾個月後,媽媽發現住的不是高檔度假飯店,而是老人院,頓時心情低落。設備再合適,人員再親切,媽媽再也不笑,就像沒線的風箏,什麼風吹也飛不起來!
自己是喜劇演員,一個人唱獨腳戲,能逗樂千萬人。現在面對自己的媽媽,卻無力讓媽媽脫離沮喪。想到這兒,就在看牙醫時忍不住哭了。牙醫推了她一把,她找到蘇。
蘇不安慰老太太。她尖銳地取笑長照機構,嫌東嫌西,取得老太太共鳴,樂得哈哈大笑。每周陪伴十小時,才幾個星期,效果驚人,沒人陪伴時,媽媽會自己哼歌,生活起居都能自理,還會逗別的老人開心。別的家屬看到,紛紛請教丹妮,他們也想請喜劇演員來讓父母快樂!
丹妮開了三個工作坊,幫助銀髮族,尤其是阿茲海默症患者與家屬,協助大家找出大笑的方法,也教導家人如何逗長輩開心,使他們在獨處時,不感覺孤單。但她發現,多數人會不自覺將糟糕的一面留給最親的人,面對親人反而彆扭。她自己也是這樣,所以她會幫忙提供喜劇演員。
她投書到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得到許多回響。丹妮將回應拿給投資者看,有大笑的需求,就該有大笑的生意。二○一八年十一月,她成立「待命笑聲」。
公司提供喜劇演員陪伴,時薪二十五到五十美元,讓人大笑不停,一對一的「喜劇護理」。他們把每個演員當藝術家看,沒有標準流程,沒有作業公式,全由演員自由發揮。
丹妮現在和五十所長照中心合作,需求持續成長。有人建議她提高五○%的價格,好應付高額訓練成本。她自我解嘲,只要不想賺太多錢,「待命笑聲」就算是一家成功的企業!她說:「當想法、記憶和語言能力都消失,我們唯一擁有的只有此刻。而你可以給任何人最棒的禮物,就是盡全力讓每個時刻充滿歡笑。」
人會活得愈來愈久,老人會愈來愈多。而愈來愈多疾病難有解藥,老人需要愈來愈多照顧。照顧不光是醫療、看護,而是要想辦法讓他們愈活愈快樂,不只老人,每個人都該快樂地活吧!哈哈大笑是最便宜的藥,完全沒有副作用。
我們沒有力量打敗一條河,我們得順流而為,尋找新的出口!
喜劇演員丹妮.莫迪賽特利用自身專長,幫助母親與其他悶悶不樂的銀髮族重拾笑聲。(圖/Ge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