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連日高溫炎熱,光7月初短短三天就有逾百人因熱傷害就醫,中央氣象署周五(7/5)更是針對全台11縣市發布高溫警訊,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究竟台北測站會不會飆破40度高溫紀錄呢?
天氣持續高溫炎熱,氣象署7/5針對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發布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另外,桃園市、嘉義市為黃色燈號,一共有11縣市須特別留意。
氣象署建議民眾避免非必要的戶外活動、勞動及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務必慎防熱傷害。
氣象專家林得恩也在「林老師氣象站」粉絲頁上表示,氣象署所屬臺北測站的歷史高溫紀錄是發生在2020年7月24日所量測到的攝氏39.7度高溫。
林得恩說明,飆高溫的4個主要原因包括,第一,是太平洋高壓比較強,加上有沉降影響,累積熱量;第二,華南一帶有暖空氣往台灣方向吹,大範圍的暖平流支援;第三,因大台北盆地地形特徵,較不容易散熱;最後則是都市熱島效應加起來導致。
他表示,今年熱得特別早,6月初以來便每日續飆高溫。臺北測站今年有機會再刷新歷史高溫紀錄?會不會衝破攝氏40度?「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很快就會有答案!」
3天破百人中暑送醫
專家:筆記3招保平安
今年夏天有多熱?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6月因熱傷害就診飆破700人次,遠超過2023年同期的517人次;其中,7月1日至3日更已累計百人次就醫。
為避免民眾熱中暑,氣象署建議室內要保持通風及涼爽,並採取人體或環境降溫的方法,如搧風或利用冰袋降溫等。另外,像是老人、小孩、慢性病人、肥胖、服用藥物者、弱勢族群、戶外工作或運動者,最好遠離高溫環境。
由於熱中暑是一種嚴重的高溫相關疾病,當人體無法透過正常的散熱機制來調節體溫時就會發生,甚至會危及生命,尤其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極端高溫天氣愈來愈頻繁;對此,北市衛生局也發布公告,分享「3招」預防熱中暑,同時也傳授「2步驟」協助熱中暑患者,讓民眾夏日保平安。
熱中暑的發生原因有許多種,環境是主要誘因,如長時間暴露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當環境氣溫超過35°C、且相對濕度較高時,人體難以通過出汗降溫,就增加了發生熱中暑的風險。
熱中暑早期症狀 | 頭暈、頭痛、噁心、皮膚發紅發熱且乾燥(體溫調節機制失效)、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
熱中暑症狀惡化 | 高燒(體溫超過40°C)、意識混亂、抽搐、昏迷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鍾稟彥說明,要預防熱傷害有3招:
1.盡量避免在最熱的時段(通常是中午到下午3點)外出或進行戶外活動
2.在室內時,利用空調或風扇來保持涼爽
3.高溫環境工作的人,應調整作息,增加休息頻率,並在陰涼處休息
不幸熱中暑了怎麼辦?鍾稟彥表示,如果疑似熱中暑,立即採取緊急施救措施,首要任務是將患者移到陰涼處,脫去多餘的衣物;可以用冷水淋浴、冰敷或用濕毛巾擦拭身體來迅速降溫,如果患者意識清醒,應給予水份或運動飲料補充體液和電解質,但不要讓其大量飲水。
如果症狀嚴重或患者出現意識不清的情況,必須立即撥打急救電話請求協助就醫。他強調,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持續監測患者的體溫和意識狀態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