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食物過敏逐年增加,根據統計,兒童與成人盛行率分別增加約1.3至2倍,且不論哪個年齡層,蝦、蟹等「有殼海鮮」都是過敏原冠軍,醫師指出,花生在國小學童中,屬於第二多的過敏原,家長須特別留意。整體而言,帶殼類海鮮及花生過敏者,比較會終身存在過敏反應,僅約5分之1的花生過敏者,會產生耐受性。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台灣食物過敏大調查」結果,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蘇冠文說,國際上約每10年進行調查,並設定抽樣範圍與形式等,這份調查是在2017年10月至11月間進行的問卷調查,抽樣1萬6800份中,成人約佔9000份,國中和國小學童則各有3900份左右,國中生自行填寫,其餘則由成人填寫。
蘇冠文指出,不論在哪個年齡層,過敏原第一名都是「有殼海鮮」,國小學童第二名至第五名為花生、雞蛋、水果、牛奶:國中生第二到五名為魚、花生、雞蛋、牛奶;成人第二到五名則為魚、花生、水果、牛奶,水果未在國中學生族群上榜,可能因為學生在填寫時,忘了自己對其過敏或漏填。
▲有殼海鮮在各年齡層均為過敏原冠軍。圖/食藥署提供
台灣食物過敏逐年增加,且生活影響巨大,在4至18歲族群,從2006年的7.7%增至10.4%、19歲以上則從6.4%增為12.5%。蘇冠文表示,食物過敏的小朋友,可能因此產生厭食,導致營養不足、體重不足等狀況;對於心裡層面也會導致焦慮,食物果敏族群會不敢在外用餐,除了覺得告知過敏原很麻煩,也擔心引發過敏需要就醫。
過去花生、堅果過敏,多發生於出生在國外的台灣小孩,但近年發現,本土出生的小孩也有增加趨勢,蘇冠文說,過去30年間,這個情形在各國增加2至5倍,目前全球都在研究,但究竟是哪個環境因素導致食物過敏增加,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答案。
蘇冠文表示,牛奶與雞蛋的過敏反應會隨著年齡降低,有2分之1的過敏者,在5至7歲後會產生耐受性,食用後產生過敏症狀的機會減少;帶殼類海鮮及花生過敏者,則比較會終身存在過敏反應,僅約5分之1的花生過敏者,會產生耐受性。
▲台灣食物過敏逐年增加。圖/食藥署提供
有些準媽媽避免孩子成為「食物過敏兒」,從懷孕期間避開吃可能會誘發過敏的食物,盼能養出「無過敏體質」的孩子。蘇冠文表示,各國皆建議除非嬰幼兒在被哺餵母乳的期間出現過敏症狀,否則媽媽不需要額外避開任何過敏原,媽媽僅需要避開自己會過敏的食物,避免自己出現過敏症狀即可,如果媽媽為了預防孩子過敏,未均衡飲食,反而會讓母奶營養不足。
避免孩童過敏,不少人會認為「只要少量接觸」就能讓身體出現耐受度,達到對過敏物質的免疫力,蘇冠文表示,每個人體質不同,沒辦法都採取「神農嚐百草」方式改善過敏,需由醫師評估。
至於部分市售益生菌標榜可改善過敏體質,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健康產品可宣稱的功效中,通過功效試驗取得「小綠人標章」,則可以宣稱降低過敏原。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