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4/3)上午7時58分花蓮外海傳出規模7.2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0公里 ,位於台灣東部海域,隨後有感餘震不斷,許多準備要出門上班的民眾都驚恐不已。多棟大樓傾斜「鋼筋裸露」,甚至疑似有3人受困的消息。
從急診醫學觀點來看,當火災、地震等災害發生時,得「因時因地制宜」,才有機會將傷害降到最低。
災害意外發生時狀況都不一樣,別死守一個原則到底,如此反而會讓自己陷入危險,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蔡光超說,唯一的共同點是保持冷靜並盡快想出解決(保護)之道,莫遲疑、就去做,一猶豫就可能損失黃金時間!
要有正確的直覺判斷,平時就應對防災知識有正確的涉獵與養成良好習慣,例如,遇到火災時該怎麼辦?入住飯店是否會察看逃生路線等,唯有平時反覆關心,重要的防災資訊才會刻在大腦裡,做出最正確的臨場反應。
蔡光超點出,國人酷愛旅遊,卻極少人會重視飯店的逃生動線。入住飯店時應檢視逃生動線並依循動線走一遍,了解要花多少時間,並確定沿途是否有障礙物,以及安全門、安全梯、防火門的位置,也要留意飯店本身是否通過消防安檢。
據說921之後蓋的房子 比較耐震?
這觀念可以延伸到醫院、電影院、體育場、遊樂場、夜店、KTV等任何場域,他進一步提醒,人潮聚集處也是容易出事地方,一旦發生狀況,出口往往容易發生推擠、踩踏的地方,都得預想好逃生的行動方案;而夜店、KTV的燈光並不明亮,更要事先確認逃生方向。
台灣位在地震活躍區,《建築法》也愈來愈嚴格,一般來說,在2003年以後建造的房子是不容易倒塌。(編按:很多民眾買房子時會選擇買921大地震後蓋的房子,據說比較耐震,不過要注意的是,921大地震發生於1999年,但2003年才修正實施《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事實上,地震發生時,有30~50%的傷患是因為家具翻倒掉落砸傷所致,也因此,屋內的各項家具及大型電氣用品,平時就應固定牢靠,以免地震時傾倒衍生意外事故!
「地震口訣DCH」的用意就是要避免物品或天花板掉落砸傷頭部、身體,換句話說,若環境沒有會掉落的物件就不需要做這些動作。」蔡光超說。
- 地震口訣DCH:意指趴下(Drop)、掩護(Cover)、穩住(Hold on)。
行動不便者該怎麼做?使用行動輔具或坐輪椅者,需「固定」行動輔具或輪椅,同時也要留意周遭是否有物品會掉落,若有,應以身邊物品或用雙手保護頭頸部;對於臥床者,周遭的人則需放些柔軟抱枕(同時留意不要悶住呼吸道)在他身上,以免物品掉落砸傷。
地震時在電梯該怎麼辦?「保持冷靜。」蔡光超說,通常建築物若要設置電梯都會放在結構堅固的位置,只要有固定維修,不用擔心電梯會直接從高處往下墜;電梯雖然可能會因停電停止,但也不要撬開電梯門,只要保護好頭部,靜靜等待救援即可。
地震時若在戶外,不要往建築物裡衝,而要充分留意有無會掉落的東西避免受傷。
逃生切勿死守原則 因地制宜才是良策
很多人會問,火災時有無一個絕對安全的作法?「沒有,任何災害事故應變仍舊得因時、因地制宜。」蔡光超直言,當住家上、下樓失火,應盡速撤離並撥打一一九,萬一無法撤離,當下要把門關緊,勿讓煙霧飄進屋裡。
最麻煩的是不清楚哪一個樓層失火!蔡光超提醒,撤離時要留意濃煙、熱氣、火,若前方已出現上述危險訊號就不能繼續往前,而要往後退,尋找其他逃生方向,甚至退回屋內,同時記得關閉門,防止煙霧飄入。在屋內也要避免躲到廁所,主要是廁所如果沒有對外窗,少了窗戶就沒有足夠的氧氣可存活。當選擇走樓梯往下、往外逃生時,須確認煙霧不是由下方往上竄升。
一棟安全的建築物都該有「防火區劃」建置,也就是利用防火門窗、防火牆等防火設備,將空間分隔出來,且須具備至少三十分鐘以上的防火時效。
又該如何面對突然的暴雨?根據日本千葉縣《海嘯撤離計畫制定指南》指出,淹水十至三十公分時,車輛煞車制動性能很可能下降,人車皆需轉移到安全處;超過三十公分,引擎就可能會進水;超過五十公分車輛可能開始漂浮,車門與車窗也將無法開啟。
「遇到積水時要謹慎應對、保持冷靜,千萬不可貿然涉水,水往低處流,愈低窪的地區也就愈危險。」蔡光超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