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十多歲的黃榮昌,早年曾在總統府擔任貼身侍衛,退伍後返鄉接手家中的香瓜田。幾年下來,黃榮昌想到長年噴藥對土地跟自己身體傷害都很大,便起心動念改種其他作物。
種植香瓜期間,由於品質穩定,外銷到日本,曾受邀至總統府接受表揚。某次日本客戶來產地參訪後建議他:「日本的牛蒡需求很大,不如改種牛蒡?」黃榮昌思考後決定全面改種當時相對冷門的牛蒡。
他特別挑選牛蒡喜愛的鬆軟砂土,與地下水脈豐富的地耕種,不僅請農改場輔導,也跟日本買種苗,延請當地技師來台指導,並成立產銷班,大量種植牛蒡外銷日本。
「在日本,牛蒡要兩年才能採收,但台灣風土條件不同,我們縮短種植時間,改以低溫冷藏熟成一年,風味不但不遜色,品質也更好。」黃榮昌說。
一場水災 意外開啟牛蒡茶商機
牛蒡的榮景莫約六年後,台灣成為口蹄疫疫區,所有農產品不能銷往日本,也讓國內牛蒡產業從此一蹶不振。黃榮昌和其他生產者們想盡辦法找出路,既然生鮮無法出口,改成加工品總可以吧?賣不出去的新鮮牛蒡便冷藏保存,讓國內隨時都有牛蒡供應,耕作面積也縮小至原先的百分之一。
黃雪媚是黃榮昌的姪女,從小被黃榮昌帶在身邊,她回憶:「大家都叫我伯父『老大』,當年老大帶我下田時,把裝我的籃子牢牢綁在鐵牛車上,停在田邊,一邊下田一邊顧我,這種親情是寫進骨子裡的,可以說沒有老大就沒有我。」
長大後的黃雪媚活潑伶俐,在高雄做進口精品貿易,十二年前,牛蒡收成前遭逢大水災,家中六十幾甲牛蒡都泡在水裡,機器無法下田,連抽水都來不及,當時的她急忙上網問大家有沒有辦法幫忙,沒想到第二天清晨,家門口集結了許多年輕人,大家都志願泡在水裡幫忙採收牛蒡,一整天下來,有五、六十人幫忙,收成的牛蒡最後仍無法賣出,黃雪媚便將泡水的牛蒡做成茶片跟茶包,寄給當時幫忙的人,竟也因此開啟了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