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美國紐奧良,強調即興演奏藝術、情感豐富與表達自我的爵士樂,被認為是具有「大人魅力」的音樂,是經過生命歷練洗禮後,才能品嘗得到其中帶著成熟、細膩的音樂情感。
跟著酒吧老闆、樂手與作家一起搖擺,發現台灣爵士樂文化、聆聽其中祕密,感受獨特的音樂個性與自由奔放的魅力。
穿越時空
開箱台灣爵士樂文化史
爵士樂於二十世紀初在美國南方城市紐奧良發跡,源自非洲裔美國人,以豐富情感著稱的藍調音樂,提供了爵士樂旋律、和聲與即興元素的養分滋養。
台北藍調Blue Note Taipei爵士樂酒吧創立五十年,樂迷們尊稱創辦人蔡輝陽為「蔡爸」。他經歷了二戰後、韓戰爆發美軍駐台、台美斷交、解嚴等各個時期,他的爵士人生也見證了台灣爵士文化的發展。
蔡爸笑著說:「爵士樂迷人之處在於即興演奏,同一首歌,東西方、各種族地域的人,即興演奏方式皆不同。爵士樂宛如一匹脫韁野馬,跑到好遠好遠,最終巧妙地回歸正確調性結尾,這正是爵士演奏者必備的技藝!」
美軍駐台 造就大樂團時代
兒時的蔡爸,在雲林故鄉土庫大廟後方觀音殿眾神明護佑下,取日治時代留置廟內的樂器吹玩,當時美國之音播放爵士樂,收音機就是他的老師。直到考上政工幹校軍樂學生班開始正規教育,他回憶:「一九五○至七九年台美斷交前,台北市中山北路一帶美軍俱樂部、夜總會、飯店舞廳林立,有如小上海般熱鬧。」
時值戰後經濟復甦,台灣也進入大編制的大樂團Big Band時代,用於社交跳舞同歡的Swing搖擺爵士樂蔚為風潮,當時,蔡爸在政工幹校軍樂隊任務之餘,也擔任小號樂手,每晚在各俱樂部與夜總會表演。
蔡爸回憶,菲律賓曾是美國殖民地,爵士樂發展比台灣早,美軍協防台灣時有許多菲律賓樂手,隨樂團來台勞軍表演並定居台灣,包括知名樂手Uncle Bert、Met Francisco、Ben Rigor等人都帶來拉丁爵士,成為台灣樂手的老師,為台灣爵士樂帶來啟發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