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處板塊擠壓處,地震出現頻率相當頻繁,而24日規模6.2地震為今年目前最大震。專家表示,台灣的大地震周期大約每30年一個循環,若以1999年的921地震來算,2030年前,也就是10年內有致災性大地震發生可能,尤其是西半部地區多年未有地震,要特別注意。
中研院地球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表示,在台灣確實有所謂的大地震周期,以台灣規模7的致災性地震來看,大約每30年左右就會有一次,上次出現規模7以上地震為1999年的921地震,照這樣推算,10年內有可能發生致災性大地震,要嚴加留意的為西半部地區。
汪中和分析,2018年後至今地震活動偏低,東半部地區和其近海仍持續有地震,但西半部過去幾年地層累積的能量沒有正常釋放,尤其國內重要工業設施、鐵路運輸等都在西半部,若出現大地震恐帶來顯著的災害。雖然大家雖然對頻繁的地震感到擔憂,但地震帶來的是正常能量釋放,對減災會是正面的。
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郭陳澔則認為,台灣在1960年左右才有現代地震觀測資料出現,每個地區的岩石構造不同,能承受的應力也不同,在觀測時間不夠長以及岩石材料複雜性因素下,發生大地震的時間難以斷定,但目前整個應力確實一直往西部擠壓累積,未來大地震也確實會發生。
郭陳澔說,921大地震後房屋的耐震係數都有被格外重視,耐震不足的房屋也都有持續更新和加強,這是從切身經驗的學習,反觀其他國家在相同震度下可能就出現很大的災害,然而地震就是房屋的體檢,未來相關規範依舊要嚴加看管,民眾在防災上也要做好準備,居家準備好包含食物、飲水、緊急用品的地震包,也是未雨綢繆。
※本文授權自中時新聞網,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