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土語言已正式納入中、小學生必修課程中,其中最多人口使用的「台語」,也宣告進入百花齊放的新時代。
丟掉老派、粗俗的刻板印象,用台語寫詩、玩桌遊、讀經典文學《小王子》,台語音樂劇更風光登上國家戲劇院、國慶活動,坐擁好評,「台」味潮流文雅藏趣味,跟上流行張口說,正港台灣人愈台愈在地。
嘉義囝仔燃燒台語魂
書寫母語情懷
關於「母語」這個好懂的字詞,擅長以台語寫作的作家鄭順聰,卻是在講了三十五年之後,才開始爬梳自己母語的內涵。
「我在一九九八年北上到台師大讀國文研究所時,發現台北很少人說台語,那時心裡會想,怎麼有人不會說台語?」鄭順聰回憶著,一股困惑活靈活現湧出。自幼就牙牙學語的母語,只不過是從嘉義來到台北,怎麼忽然就像出了國,沒人會說?雖然是到了台北才意識到台語的不普及,其實出身自台語家庭的鄭順聰,也曾經因為在求學、就職後多使用華語交談,而碰到母語愈說愈不流暢的窘境。
十二年前大女兒開始學說話,他與太太決定要和孩子講台語,禁錮心裡的「台語魂」終得釋放,母語的復興,從下一代的種子育苗澆灌。鄭順聰說:「教孩子的過程中才發現自己很多台語不會講,覺得不足。」他先從不懂的詞句開始正音、做研究,編纂同義詞字典,建立龐大資料庫。
出書、廣播 致力守護母語
以一份維護母語文化的初心起頭,範圍逐步擴大,後來他製作台語廣播,用台語寫書、出版台語學習工具書,甚至從電視節目、劇團到各類出版品,都有他協助擔任台語顧問、審訂的身影,走過貧瘠如暖陽掠地,助荒蕪遍地開花。
以台文書寫,與用慣的華語畢竟不同,台語是自然語,台文比較文雅,是學術研究用的詞,他花了兩、三年練習,下筆才順暢。書寫短篇詩集,得逐字用台文找意境,華語用「瀟灑」形容灑脫不羈,台文寫成「飄撇(phiau-phiat)」意境更好;內心感受說「難過」,但是台文講「艱苦(kan-khóo)」讀起來聲音、感覺都顯得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