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4/17起民眾搭乘大眾運輸,不用再戴口罩,只有進出醫療照護機構以及救護車需要配戴。
隨著新冠疫情逐步趨緩,家裡若有多餘的醫用口罩或快篩試劑,是否可以透過社群媒體或購物平台加以販售?購買國外的血氧機、體溫計或隱形眼鏡等醫材至國內銷售是合法的嗎?衛福部食藥署示警,若為「非醫療器材商」販售醫療器材,涉嫌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相關規定,當心有觸法之虞。
家裡有多口罩、快篩可以上網販賣? 食藥署示警:觸法恐關3年、挨罰千萬!
食藥署指出,倘若民眾非醫療器材商,卻以通訊交易(如透過社群媒體販售)或一般實體通路販售醫療器材,涉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第13條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此外,千萬不可擅自進口未經衛福部核准之醫療器材,或利用通訊交易自國外購買醫療器材並販售,違者依醫療器材管理法第62條規定,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000萬元以下罰金。
食藥署強調,合法醫療器材商於通訊交易平台販售醫療器材,必須依照「通訊交易通路販售醫療器材之品項及應遵行事項」標註完整資訊。民眾如需透過通訊交易購買醫療器材,請確認是否有完整資訊揭露,並善用「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口訣:
第一, 要先認識欲購買之產品屬於醫療器材。
第二, 購買產品時看清楚通訊交易平台上載明之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等相關資訊。
第三, 使用前詳閱中文說明書,才能正確使用。
出國代購醫材也可能觸法? 隱眼、OK繃都有數量限制?
除了管制藥物,民眾出國旅遊難免替親友「代購」商品,當作旅費補貼。事實上特定醫療器材亦有相對應的數量上限,若超過上限或未經申請,可依法處3-100萬元的罰鍰。若符合該品項及數量規定,無須事先申請核准即可便捷通關;若超過數量或未經核可,則應取得食藥署核准才可輸入自用;如不確定產品是否為醫療器材,可至食藥署之許可證資料庫做查詢。
食藥署列舉國人常見購物品項與購買數量上限如下:
1. OK繃:60個/片
2. 液體OK繃:4條/罐/瓶/支
3. 醫用棉棒:200支
4. 衛生套:60個
5. 衛生棉條:60個
6. 日拋隱形眼鏡:60片(每人以單一品牌及2種不同度數為限)
7. 矯正鏡片:1副
8. 醫用口罩:250個/片
哪些醫材可以做販售用途? 可通訊交易醫材種類一次看懂
食藥署進一步指出,醫材根據風險程度分為3大等級,風險分別由低至高。第一至第三等級列舉如下:
.第一級:如聽診器、OK繃、醫用口罩、紗布、彈性繃帶、壓舌板、機械式輪椅等。
.第二級:日戴型/日拋型隱形眼鏡、血糖機、血壓計、體溫計、耳溫槍、衛生棉條、保險套、低周波治療儀、體脂計等。
.第三級:包含人工水晶體、人工牙根、玻尿酸植入物、角膜塑型片、矽膠乳房植入物、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心律調節器等。
而其中特定醫材可透過「通訊交易」(意指於網路、電視購物交易販售)做買賣交易之商品,可再細分為2大等級:
.可通訊交易第一級醫療器材:體脂計、衛生棉條、手術口罩、酒精棉片、優碘棉片、保險套、凡士林紗布、免縫膠帶、硬式或軟式隱形眼鏡保養液等。
.可通訊交易第二級醫療器材:月亮杯、血壓壓脈帶、醫療用電動代步車、電動輪椅、海水洗鼻器、耳溫槍等。
食藥署呼籲,國人出國旅遊或洽商,若有需要攜帶個人藥品,建議隨身攜帶原醫療院所開立之診斷證明書或處方箋影本。出國前亦可查詢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網站/旅外安全/旅外安全資訊,瞭解入境當地國是否有特殊規定,以免誤觸入境國法律。食藥署也提醒,出國購物的同時,務必將相關規定謹記在心,以免開心出遊卻因誤觸法條敗興而歸。
※本文授權自潮健康,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出國代購「藥」注意! 保險套、隱眼都有數量限制 超過上限恐挨罰百萬
赴東南亞旅遊要注意! 「1寄生蟲」吃下肚恐盤踞人體7年 醫示警:5動物沒煮熟千萬別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