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完農曆年,便正式進入藍莓的產季。由於國人喜愛藍莓且接受度高,十多年前台灣進口藍莓僅三三○噸,到二○二一年已達兩千多噸。但礙於溫度、品種及氣候等因素,讓位於亞熱帶的台灣,總種不出原產於溫帶、品質穩定且優秀的藍莓。
這幾年陸續耳聞有小單位的生產者,突破了瓶頸,台灣也開始能生產品質穩定的藍莓,心中很是驚喜。這些有心的生產者中,其中一位在台中的農場,種植了各式莓類,其中最大宗便是藍莓,農場內還開放預約採果。
跟許多返鄉務農的年輕人一樣,年輕的林煌仁出身農家,家裡是台灣最早種植枇杷的生產者,原本在高壓的科技業當主管,但年復一年,愈來愈感受到身體的消耗,於是六年前他開始規畫返鄉務農計畫,在老家太平開始實驗種植藍莓,當假日農夫,一方面讓自己的身體熟悉勞動,也為自己轉行做完善的規畫。
幾經衡量,林煌仁決定種植挑戰性極高的藍莓。三年過後,他在霧峰開設了專業園區,種植藍莓、黑莓、覆盆莓、草莓等作物。
藍莓開花關鍵 在於掌握「需冷量」
我到了園區,很好奇為什麼大家印象中需要在溫帶或是高冷環境下才能生長的藍莓,竟然在平地也能種植,甚至搭起室內溫度偏高的網室栽培?而且不像大多數農場那般種在土地裡,反倒是一盆盆或一袋袋地以盆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