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後院的一棵土釋迦
平時回來老家,不會刻意去看後院的果樹,昨天看到一株木瓜結實累累,走向向一看,旁邊有一株釋迦樹,上面也長出釋迦,只是這個土釋迦長相沒有改良的釋迦,那麼大,那麼雄偉,但這是我尋找傳統土釋迦的影像。
台灣的水果改良技術世界第一,像台東種植的鳳梨釋迦,已到無人可及的地步,前年去台東,前立委賴坤成秀出大目釋迦,幾乎跟人臉一樣大。最近大力改良的刺番茘枝釋迦,一顆可以到3公斤重,台灣的水果改良已幾乎到無所不能的地步。
但是這些年,水果改良都朝向愈改愈大、愈改愈甜的目標,不論是芒果、鳳梨、蓮霧、芭樂,到釋迦,都是如此,很多糖尿病患者常感嘆找不到水果吃。釋迦本來甜度就很高,改良後甜度更高,吃一顆釋迦,像是吃一塊蛋塔,久而久之,釋迦就形成蛋塔效應。
去年過年,正值釋迦出口中國大陸受阻,企業送禮改送釋迦,我接到釋迦,第一時間趕緊分送給辦公室的同事,一個人兩顆。釋迦還有一個缺點,不能久放,熟的時候一起熟,不能長久保存。還有甜度太高,一次只能吃一小片,今年我保留兩顆鳳梨釋迦自己吃,結果一個禮拜才吃掉一顆,另一顆仍在冰箱裏。
我常常在想,水果改良的過與不及,現在改良釋迦,不是增加甜度,而是降低甜度!我的腦海中經常浮現土釋迦的影像,也許這是為釋迦尋找出路的一種思考,找回傳統土釋迦的味道,至少一次可以吃一整顆,否則,愈改愈甜、愈吃愈少,最後一定出現蛋塔效應,地方政府再賣力行銷也沒有用!
老家後院的一棵土釋迦 平時回來老家,不會刻意去看後院的果樹,昨天看到一株木瓜結實累累,走向向一看,旁邊有一株釋迦樹,上面也長出釋迦,只是這個土釋迦長相沒有改良的釋迦,那麼大,那麼雄偉,但這是我尋找傳統土釋迦的影像。 台灣的水果改良技術世...
由謝金河發佈於 2023年1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