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最遺憾的事是什麼?最快樂的事又是什麼?
一位安養中心的阿公、阿嬤沒有選「財富自由」,沒有選「為社會貢獻」,反而端端正正為《今周刊》寫下「種菜」,那是他們最大的快樂了。
另一位長輩用同樣娟秀的字跡,寫下「教育」,他則認為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課。
每個人生都不同,遺憾、快樂卻都是環環相扣的學分,11位生命夢想家,11種修煉人生學分的方式,無論遺憾、快樂都能從中萃取養分,完整了他們的人生。
走到現在,你會給自己的人生打幾分?
如果人生是一趟修業過程,那麼,哪些是不可或缺的必修學分?哪些又是能夠令你生命更圓滿的加值學程?
試著找出答案,這一天,我們走進台南麻豆鄉間的普門仁愛之家。趕在農曆年前,二○二三年的一月上旬,在這裡的一三一位銀髮長者剛剛為《今周刊》填妥了問卷,他們有些是長住在此,有些則是單純參加日間照護。
民國六十五年創辦的普門仁愛之家,是台南市最有歷史的老人福利機構之一,據院方解釋,聚在這裡的長者們固然以在地出身居多,但也不乏來自台北、台中的熟齡族。至於身分,「除了早年務農者,也有自營商,或是從公家機關、一般職場的退休族。」就這樣,院內四棟三層樓的建築,聚合著不同背景、不同經驗的人生智慧。
「我的這輩子啊……!我給自己六分。」在一到十分的評分範圍內,今年高齡八十八歲的趙爺爺給了自己象徵「剛好及格」的分數;一旁的黃奶奶聽了若有所思,「我沒那麼高,五分好了。」紙本的問卷,一三一位長者對於每個問題都有筆跡工整的勾選或填寫,畢竟,回望一生總是一件嚴肅的事;再說,問卷不只要求評分,也請長者們細細回想,數十載生命經歷後的最遺憾與最快樂。
某種程度,這些最遺憾、最快樂,就是一門又一門的人生學分。
「請問您人生中感到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問卷給了十一個選項,外加一個自由書寫填答的「其他」。在這道可以複選五個答案的提問中,「沒有積極維持健康」成了被勾選次數最多的選項,比率超過兩成。至於排名第二高的「憾事」,則是「沒有認真儲蓄或理財」,被勾選的比率達到十七.八%。
這樣的結果,貼合著有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這個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所提出的理論中,人生需求金字塔除了生理需求,另一個底層基礎,即是由包含生活穩定、人身健康所構築的「安全需求」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