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在成為都市窩居者之前,作者大原扁理也和一般人一樣,大學畢業後,他成為來到東京的北漂族,為了居住在這個高消費的城市,他拼命工作,卻讓自己陷入窮忙的泥淖中,身心都糟糕到極點。
就在此時,他決定用自己做實驗,只上最少的班、只花最少的錢、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竟發現自己不但沒餓死,還擺脫了長期困擾的工作和人際關係焦慮。
事實上,大原扁理不曾進公司上過一天班,沒有家產可繼承、更沒有投資天賦或超聰明頭腦,卻可以過上長達十年的「窩居」生活,只是個普通人的他是怎麼辦到的?
我在東京時,每天都會用租屋處附設的小廚房簡單自炊,但臺灣外食文化盛行,而且我住在房租便宜的學區,因此公寓自然沒有附設廚房。
很多人都說臺灣的外食很便宜,實際上確實比東京便宜,有時甚至比自炊還便宜。開在我家附近,我經常去買的素食店便當才臺幣50元(若是在臺北市中心,價格會更貴)。雖然餐費比東京便宜,但一日三餐的花費也會超過臺幣100元。
我住在東京時,每天都吃相同菜色(糙米、味噌湯和醃漬品),所以能把每日餐費控制在300元(約新臺幣66元)內。由於我的飲食生活形同出家人,若是自炊,我有信心把餐費控制得比外食還低。而且學區的餐飲店雖然便宜,但菜色還是以肉類、油脂和碳水化合物居多,蔬菜少得可憐……對於年紀3字頭大叔的腸胃來說,有點吃不消。
所以我決定盡量在家做飯,但我會挑季節自炊。由於夏天炎熱到無法待在屋內,冬天會想吃熱騰騰的料理,所以我索性都不做飯,只有春秋兩季才會時常在家自理三餐。
臺灣的熱帶水果很好吃,我會以水果和優格當早餐。中午吃沙拉,晚上則用麵包夾蔬菜做成三明治。食材主要購自週末的有機市場,雖然費用偏高,但還是能設法把每日餐費控制在臺幣100元左右。
對於獨居的海外人士來說,健康比什麼都重要。這是我基於飲食安全和自身環境的考量下,所想出來的最佳做法。因此,雖然身處外食天堂的臺灣,但我基本上還是自炊,偶爾才會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外食,去體驗臺灣人對窩居者很友善的外食哲學——便宜好吃才是王道。
就連在地臺灣人,也鮮少會去那間超有名的鼎泰豐小籠包店用餐,因為鼎泰豐附近的小吃攤口味就很不錯了。
用淺顯易懂的例子來說,只要打開《米其林指南(臺北2019年版)》,在有名的士林夜市裡也有「好朋友涼麵」、「鍾家原上海生煎包」、「海友十全排骨」等榮登必比登(Bib Gourmand)*推介名單的店。換做是其他都市,尋常老百姓不見得每天都吃得起必比登推介的店家,可是臺灣卻不一樣,「鍾家原上海生煎包」一顆生煎包才14元呢!
我想住在臺灣的幸福,就是尋常老百姓隨時就能用小錢吃到米其林等級的美食吧!
註*:被譽為平價版的美食指南,入選店家均提供「物有所值」的美食。在臺北表示客人能以臺幣1千元以下的價位,吃到有水準的3道菜。(東京是日圓5千元內、美國為美金40元內。)
作者簡介_大原扁理Ohara Henri
1985年出生於愛知縣,23歲時赴東京打拚,對於無論怎麼工作都窮困的都市生活感到厭煩,於是搬到近郊地區的公寓。25歲起在東京展開「週休五日」的窩居生活。31歲時移居臺灣。在2020年時因疫情暫時返回日本,並於2022年底再度來臺。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出版《在都市窩居10年,我過得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