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第59屆金馬獎11月19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全台票房累計破億的恐怖片《咒》,一口氣入圍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等入圍13項大獎;此外,《咒》不僅在Netflix串流平台上成為首部進入全球排名前十的台灣電影,更在多國獲得收視冠軍,創下歷史紀錄。
《咒》改寫了台灣鬼片的傳統模式,運用心理暗示將恐怖感延伸到現實世界,片中的咒語、手勢也在社交媒體上蔚為風潮。
本屆金馬入圍13項大獎,讓導演柯孟融感動直呼「很想哭」,「入圍13項金馬獎,我感到非常的榮幸,而且真的很意外,到現在還是蠻想哭的、很感動。因為這部電影乘載了很多工作人員的夢想在裡面,雖然它是一部恐怖片,但從開始到現在,一步一步在實現很多不同的夢想跟紀錄,身為導演,我真的很開心、很想哭,我要謝謝所有幫助過這部電影的人,也謝謝金馬獎給我們這個入圍的肯定。」
國片「咒」掀起恐怖片潮,至今已累積1.4億元票房。導演柯孟融認為國片劇組優勢在比外國人更理解自己人恐懼的點,無論是片中邪教或是音效,都是用同理出發,放大觀眾的恐懼。
導演柯孟融成名早,學生時代就以短片「鬼印」獲關注,畢業就執導長片「絕命派對」。新作「咒」採用偽紀錄片拍攝,咒語「火佛修一,心薩嘸哞」不時出現,劇情特別設計讓觀眾在心中默念增加帶入感,上映後不只口碑好,也衝出高票房。
柯孟融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稱自己不是天才型導演,也曾有過迷惘期,沒拍電影時也拍過廣告、MV,連工商簡介也拍過,「但我開始思考要怎麼定義自己是誰,選擇賺錢,還是要用作品說話」。為了找回電影夢,柯孟融不惜推掉中國電視劇高額報酬的邀請,花了5年籌備「咒」的劇本。
柯孟融與學弟張喆崴一起擔任編劇,他笑稱創作過程2人大腦需要共通,「就像『環太平洋』中操控機器人的2個人,到現在已經分不出來哪邊是誰寫的,因為都是一起創作的成果」。
雖然身兼編劇和導演,但柯孟融不會要求演員表現、美術或造景都必須和自己想像的一模一樣,像是片中出現的關鍵地道戲,一開始設定在山洞,但勘景後,團隊都認為現場的潮濕黑暗感符合設定,就馬上改過劇本,「如果完全照著劇本拍,最好可能只有85分,但透過大家的討論,我們可以一起努力把作品帶到100分。」
「咒」改編自台灣真實事件,柯孟融認為這是台灣劇組優勢,「我們看美國吸血鬼不一定覺得可怕,但我們(創作者)是台灣人,能理解台灣人的恐懼,這是我們的武器,也是我們能夠有機會打敗國外電影的優勢」。
柯孟融透露,像是恐怖片最重要元素的音效就是在台灣製作,「其實只有混音到泰國做,整個音效都先在台灣就設計好」。他也認為這呼應台灣人理解台灣人恐懼的優勢,片中大至卡車喇叭聲,小至電燈開關聲響,都是觀眾家裡會出現的聲音,更加放大台灣人熟悉的恐懼。
柯孟融表示,「我不追求台灣片要拍得像國外電影,而是台灣片有可以超越的優勢,應該把這些拍成商業電影,把觀眾重新找回來。」
柯孟融說,未來仍繼續改編台灣人都知道的真實事件,打造恐怖的一字片名宇宙:「醃」、「偶」、「困」,讓台灣觀眾在戲院感受熟悉的日常變成最恐懼的夢魘。
本文授權自中央社,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