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臺灣人每年平均產生96公斤的廚餘,位居亞洲國家之冠,成為「浪費食物」大國,許多食物在成為廚餘前,明明仍在賞味期內,卻因為離期限過近又賣不完,最後只能落得銷毀一途。
惜食平台Tasteme創辦人葉柏軍看到問題,對他而言這些「剩食」不該只是無謂浪費,而應該成為可食用的「良食」,甚至能幫助到無力負擔過多食物費用的那群人,透過再次利用、減少資源浪費。
「我在路邊看到一袋用黑色袋子,裝著準備丟掉的甜甜圈…」葉柏軍在創業前偶然看到這一幕,這對向來秉持食物一定要吃完、不浪費的他來說造成一股衝擊,他投身研究卻發現,原來世界存有這麼大的食物浪費問題,創業念頭就此滋生。
為開發業務日跑百間店 連媽媽都來幫忙
葉柏軍最初的構想,僅是在社群網站上以區域為分類,成立小社群進行民眾與業者間的媒合,不過,他馬上發現這樣的市場不夠大,就算做了也看不出成效,因此決定將範圍擴及台北市與新北市等區域。
為了驗證自己以惜食為主的創業構想,葉柏軍走遍西門町到台北車站附近100家餐廳,向老闆或店長請益心中解決物浪費的想法是否可行,結果有10幾家餐廳都認為對於減少剩食浪費有需求,再次印證他心中的想法。
葉柏軍找上他的國中同學一同創業,兩人花了一整晚想出「Tasteme」這個名字,於是從此踏入籌備階段,開始尋找願意一起合作的餐廳。
在「Tasteme」的app上,民眾可透過儲值T幣,來購買合作店家的福袋,福袋內所裝的是店家沒賣完,卻又還沒過賞味期限的產品,通常花個50元、100元,就可以買到一袋麵包或一個便當,比原價至少打5折以上。
葉柏軍說,在2021年4月時,Tasteme的APP正式上線,當時一上線就有約120間合作店家,這120家店都是他與媽媽一步一腳印跑出來的。
葉柏軍在創業初期瞄準的店家都以麵包店及自助餐為主,但它們多是小型自營業者,在拜訪招商時常被質疑,甚至還曾被當成詐騙集團用掃把給出去。擅長做生意的媽媽在看到這樣情況後,決定助兒子一臂之力。
葉媽媽出馬與葉柏軍一同拜訪客戶,彷彿為創業路敲開大門,許多店家與葉媽媽聊過後,才真正懂得葉柏軍的「惜食」想法,而葉媽媽不時以自身經驗,傳授葉柏軍業務行銷的技巧。
就這樣,母子兩人在兩個半月內,拜訪高達800間店家,其中,許多店家確實認為剩食問題是需要被解決的痛點,最後願意成為合作夥伴。
不只解決剩食問題 「精準公益」成理想目標
Tasteme現在除了與包括自助餐、手搖飲等店家合作以外,由於逐漸打出名氣,也有包括家樂福、聖瑪莉等大型業者加入,民眾在App上能以便宜價格買到福袋,有效減少物品或食物的浪費,其中也加入了「精準公益」的概念。
葉柏軍提到,許多人以為做公益就是將東西送給弱勢民眾,但其實公益概念並非施捨,而是讓民眾花小小的錢買到所需物資,如果要做公益行為,必須是將物資精準分給「需要的人」的「精準公益」。
他現在有個新概念,若能找到合作企業,企業捐款透過Tasteme的App轉換成使用點數分送需要的民眾,再讓民眾自行選擇想要的物資福袋,像是食物、保健食品等,這樣的模式能免除過去耗費人力、物力整理物資的成本,同時減少浪費兼顧食品安全,又能將物資送到需要的民眾手上,這樣才真正落實他心中的「精準公益」。
葉柏軍透露,目前月營收100多萬,初估明年能損益兩平,等到發展更上軌道後,希望可以往東北亞拓展,將惜食概念推廣至國外,是否能喚醒先進國家對食物浪費議題的重視,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