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為了搶在牡蠣的最後產季趕到七股來嘗鮮,到了現場後才知道這次要拜訪的產地,竟在台灣最西端,這帶的景色一片蒼茫,地平線直直地連到視線的盡頭,盡頭外便是海。車子行在引水道邊,夜晚沒有路燈,也無法會車,一不小心就會掉進一旁的水道裡,我們與黃柏恩碰面的漁寮甚至沒有地址,然而黃家已三代居住於此,靠著養牡蠣與虱目魚等生活度日。
「我們家族三代都住在這裡,在潟湖內養牡蠣。」黃柏恩說。
缺工嚴重 退伍後返鄉投入家業
話不多、性格早熟的黃柏恩,應該是我認識最年輕的生產者了,服完兵役後便返鄉,主動跟爸爸學習養殖漁業,今年才二十八歲。
「這幾年,我們這裡最年輕的漁工是五十幾歲,如果沒有年輕人回來,很快就會有斷層,從小我就在家裡幫忙,算是熟悉的行業,所以當兵時就決定了,家人也鼓勵,就邊學邊做。」
事實上,當年剛返鄉的他,對家裡的產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覺得順順的做下去就可以,認真投入後才發現水很深。
「最實際的問題就是氣候跟過去不同,加上原料不斷上漲,進口水產也越來越多,整個產業環節需要重新思考。」他開始降低養殖密度,並增加養殖水產品項、建立自己的品牌,一切都靠自己摸索。很多養殖方面的專業知識,都還是他與想為七股的孩童進行食魚教育、同為年輕人成立的「股份魚鄉」建立合作模式後開始的。
年輕人有志一同,互相幫助與學習,逐漸培養出默契與共識,也為七股注入年輕氣息,就像冬日陽光一樣,讓家鄉人心頭暖暖。